齐齐哈尔四大鲜为人知的百年历史建筑

或辛酸回味,或辉煌永恒,恢弘着时光的记忆,传承着历史的馨香。老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衣襟上的瓦当,老建筑是我们胸怀中活的图腾,它所记载的历史和承载的文明是这个城市怀旧的日记。“小姐楼”春秋   所谓小姐楼,指的是现今坐落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以西作为齐齐哈尔大学师范学院职工宿舍的那栋旧楼。原是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在光绪三十四年()奏建的黑龙江图书馆中的藏书楼。   小楼二层砖木结构,瓦屋盖上留有两个天窗,连接二楼的木制楼梯已破旧不堪,台阶间露着大缝子,间或有居民随便拿木条子钉几下,居民说,原来楼梯在外有好几个,还有四周围雕花的楼廊也不知什么时候已拆除。青砖上有调皮的孩子用粉笔画的画儿和字,还有用白灰涂抹的一串手机号和出租房屋的字样,让你品味古老的同时无法拒绝现代的侵扰。   走廊早已褪去颜色的木门,窗户上挂着火红的干辣椒,窗户裹着厚厚的塑料布,房梁露骨被贴上报纸。狗叫声、溜达的大公鸡、腌菜的大缸随处可见,家家在外面堆着劈柴和烧煤。   环绕小楼周围全是后建的大平房,平房的门牌上写着,“小姐楼胡同,邮编”。   时至民国九年(),黑龙江省当局因经费支绌,决定暂时停办黑龙江图书馆,将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省城西门外汉义学旧址(今长庚小学)迁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伪统治者实行“新学制”,将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为齐齐哈尔师道学校并迁移到省立第一中学校址(今市第二中学)。另在其地新建黑龙江省一国民高等学校。迄东北光复,齐市各中等学校合并为联合中学。其地由黑龙江省政府使用,后又在此开办省的行政干部学校,这座藏书楼的下层为行政一班主任办公室,楼上为校史展览室。六十年代初,为市委党校使用。继而改为职工宿舍,直至今日。俄国驻齐领事馆:一座建筑和一个人的别号

  一地园林,满城清秀。龙沙公园闻名遐迩,可是在这秀色无边的园林内的西侧还有一座很有来历的建筑,这就是俄国驻齐领事馆旧址。   在今天的龙沙公园1号门径直前行,百米左右便可见到两栋奶黄色的砖房。人字尖顶、质朴的清水墙上统一的隅石、窗券额,乳黄间白的色彩,配上太阳间、门斗的传统木雕,纯朴清新。虽不宏伟,一砖一瓦颇有异域风情。建筑的源头要追溯到年,那时中东铁路开筑不久,俄国派科洛特夫为驻黑龙江交涉员,常驻齐齐哈尔。年12月19日,俄国政府批准在哈尔滨、齐齐哈尔设领事馆。年5月23日,他们在仓西公园(今龙沙公园)内建领事馆。官员设置有:领事、副领事、医官、书记、翻译。管辖包括龙江道所属各县及沿中东铁路起博克图东至对青山车站。俄国侨民人数当时最多只有余人,馆务活动不多。年9月27日宣布关闭。两栋厢房,总建筑面积.27平米,是清末明初殖民文化的历史见证。   这建筑也引出了一个爱国故事,光绪三十年黑龙江巡抚程德全,感到边塞无佳境,派张朝墉主持修建公园。于是,为程德全幕府的“一代文杰”张朝墉,在城西“广积仓址,剃为台,凿池其下,横卧长桥,回栏九曲”。相继建亭、厅、花坞等,历时半年,建成初具规模的公立公园。当时社会名流每于春秋佳日相偕来此“歌啸其间,为斯园生色”。可是沙俄政府要在园内设立俄国驻齐领事馆,强行占去公园半壁,他们挖深沟为界,砌高大围墙,在院内造起俄式洋房。沙俄的霸道引起齐齐哈尔人民的义愤,主持建园的张朝墉更是义愤填膺,给自己起了个“半园老人”的别号,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后经中国当局多次交涉,才将被沙俄占去的领事馆部分收回,保持公园的完整。   时至今日,于亭台小榭和小桥流水之间独自站立的这座俄式建筑仍显突兀,仿如烂漫梅园中悄然开放的一朵野花。但我们仍愿记取它,因为一座建筑与众不同的美丽,更因为要记住一段历史和一个名叫张朝墉的老人。果家故居:大户门庭的闪亮历史

  果家故居又称大夫第,是一座清朝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坐落在今北关东二道街。5栋建筑,正房两栋,厢房3栋。建筑面积平米,居民10户。是果松禄康熙年间建造。院落的气派和精致渗透在每一处细节。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翘角飞檐、廊柱、盘龙、花篮等镇宅饰物雕刻考究。   据史料载,果家祖籍山东蓬莱,明崇祯十年,其先人率族人驱军船航海,抵辽东民稚满山寨,投奔满清。努尔哈赤赐军队为天佑军。康熙二十二年,果家天佑军率水军随萨布素北征罗刹,同沙俄激战,收复亚克萨。亚克萨之战胜利后,萨布素被封为黑龙江将军。果家从征人员随萨布素移驻齐齐哈尔,康熙皇帝亲赐大夫第。   原来果家占地平米,完整的四合院,临街还有6间朝东的柜房和一门房。从南到北依次为“天宝号、天宝档和大夫第,蓝底金字的牌匾。房屋之间有花墙、月亮门和青砖步道。二门进去是住房。隔扇门的两侧有光绪老师翁同合给果松禄的题联:当官思于物有济,凡事求其心所安。院内房间还有“世有令德、德流去思”等几块牌匾。在北城门处还有一处祭祀祖先的祠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次百余人。

义和团女子坛:牢记与珍惜   在现实中寻访历史,寻访义和团女子团的过程中穿行于一条古老的脉络:民国初年官宦私宅代表小庆主事故居,寿山将军封诏的老宅,果考亭故居。这些建筑如此的集中而又各自意义纷呈,相互瞩望彼此的成长和过往的云烟。历史也就这样不断变换着页面,直至来到建华区东一道街,远远的几座高高的青砖瓦房在杂乱的平房中凸现。走近时一股平和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房外堆积煤、材和自行车等生活用品,丝丝缕缕的电线将老屋包围着。而雕刻精美的房脊尚存的红绿斑驳漆色述说着这里曾有的绚烂。这里就是当时的义和团女子坛。   义和团女子坛建筑共3栋,正房一栋,厢房2栋,建筑面积约平米,现在为民居,有居民6户。   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六年(0年),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大规模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爆发。于当年四、五月间爆发的以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为中心的义和团(红灯照)抗俄运动,并揭帖广帖街衢散布市集。最早的抗俄民间组织——义和团六月,在张姓、方姓两位拳等义和团首领的倡导下,开始设坛练拳。组织了壮年坛、少年坛和女子坛。成年人拳坛设在今京剧院西胡同;少年拳坛设在城隍庙须福胡同;妇女拳坛设在北关三皇庙胡同。   清军中一部分爱国官兵也组织起义和团。此外,还从三岔河进驻齐齐哈尔义和团三百人。义和团在省城郊区设立宣传亭,张帖揭帖,号召群众行动起来,把外国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去!”他们统一操练,统一行动。一时间火热沸腾,蔚成局势。   同年七月,义和团和爱国清军向驻扎在“祭故园”沙俄仓库的侵略者示威。当富拉尔基修筑中东铁路工人举行罢工被沙俄军队杀害多人时,义和团与工人一起,高举火把,将当地沙俄的商店、房屋及嫩江上的木桥烧毁,并同工人一起捣毁沙俄车辆。当时,黑龙江地处边陲,与沙皇俄国接壤漫长,而沙俄军队以“护路”为名于7月9日分兵五路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地地区。黑龙江瑷珲被俄军占领后,齐齐哈尔义和团张拳师率民赶赴瑷珲城外北二龙山,与瑷珲副都统凤翔一道,展开了英勇的保卫国土的抗俄战斗。当俄军先遣队企图通过沼泽夺取清军控制的制高点,进入沼泽时,张拳师率领几百名义和团民冲下山来,与俄军白刃格斗,杀伤许多沙俄军队官兵。后因清廷谕旨,义和团张拳师被杀害,齐齐哈尔义和团也被令解散了。

您看此文用了·秒,

点击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只需一秒哟~









































新三板行业结构优化新兴产业优势明显
新三板行业结构优化新兴产业优势明显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qihaerzx.com/qqheqs/63641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