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的龙华路和龙华寺
一个城市的文化是从建筑开始的,建筑的规划和布局体现了街道的有序。齐齐哈尔的城市结构,来源于北京的传统布局。齐齐哈尔从前正规的马路不多,多以小胡同为主。南北称街,如正阳街、南大街、北大街;东西称路,俗称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一马路,又称龙华路,西起龙江饭店,东止火车站。龙华路形成较晚,来源于龙华路中段的一座名寺——龙华寺。龙华寺的名称,并不为人熟知,要说“天齐庙”,也许广为人知,因为不仅天齐庙的旧址尚存,而且还有一个学校,名为天齐小学。龙华寺,又名天齐庙,地点在哪里呢?现一马路“国脉大厦”龙华路邮局东同胡路路北,坐北朝南的大门里,还有几座青砖泥瓦的老房舍,就是原来的龙华寺,即天齐庙。现龙华寺原址,经常是大门紧闭,使用单位是制药厂的仓库。庙址的房子还有二、三栋,房子还算坚固,没有倒塌,没有拆除,一直作仓库使用,所以有幸保存至今。华龙寺又称天齐庙,建于民国16年(年)早于五教道德院和大乘寺。任职黑龙江军务督办的吴俊升,采纳黑龙江省军政首脑,王南屏、刘德权、张星桂、张星榆、吴泰来、于驷兴、黄恩荣、常阴廷、王尔瞻、张兴仁、汪维城、王宾章,及社会名流50人发起的修建天齐庙的倡议。谕令黑龙江省42县3镇,摊款募捐,筹集善款。并于是年2月,在原先农坛址南破土动工,兴建天齐庙。当年年底寺庙落成,举行了开光大典。因由官方发起,民众参与,天齐庙一经开放就火起来了。天齐庙创始之初,即体现了齐齐哈尔宗教相互融合的特点,佛道两家相互融通。天齐庙的各殿,分别供奉释迦牟尼,东岳大帝和十殿阎王等。齐齐哈尔的宗教活动十分繁盛,各佛教寺庙都有自己的庙会日期,有的连续三天或五天。庙会多由商贩集资筹办,庙会除诵经等宗教活动外,演变为贸易、物资交流,还有演戏,说书等文艺活动。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龙华寺举行庙会,信众拜庙烧香,僧人为众人念经祈福,人声鼎沸时,有人之众。农历四月初八的佛诞节(也称浴佛节),五天的庙会有多人参加。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二十八日,都有庙会,香火颇盛。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鬼节,活动十分盛大,除天齐庙外所有的寺庙都参加活动,各寺庙都举办佛事盛会。最大的活动是放河灯。放河灯集中在西大桥水面,将点燃的“荷花灯”、“西瓜灯”、纸船放置水中,夜幕中犹如万家灯火,盛况空前,蔚为壮观。龙华寺(天齐庙)主持释一先,监院释沙明,驻庙僧人15人。他们信奉佛教的曹洞宗,经费来源依赖各方居士布施。龙华寺的宗教活动,同齐齐哈尔的其他宗教场所一样,于年相继停止了宗教活动,但龙华寺的庙址尚在没有拆除,现为制药厂的仓库。齐齐哈尔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其间有年的历史,佛教寺庙文化出现过繁荣的时期。历史上存在的众多大小寺庙,不只是宗教的活动场所,也体现了齐齐哈尔的人文气息。这些寺庙的建筑、雕刻、塑像以及珍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都是北方劳动群众,各族人民,辛勤劳动,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齐齐哈尔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历史的文脉,城市的历史是靠文化来传承的。老城、老街、老店、老屋、老建筑都有历史的文脉和文明的延续。龙华路的名称来源于龙华寺,名称很美、很大气。“龙”有中国龙的传统,“华”有中华民族的伟岸。龙华路虽然来自一座寺庙的名称,但却十分有现代气息;龙华路是齐齐哈尔第一条现代化的马路;是齐齐哈尔最繁华的商业街;是齐齐哈尔历史的承载和文脉的传承。当我们漫步在龙华路的时候,似乎觉得“龙华”的名字太少了一些,曾经的龙华路邮局、龙华路办事处……还应该更多一点“龙华”的响亮名称,来点缀这座名城和这条以“龙华”命名的名街。他不同于哈尔滨的“果戈里”大街,他是纯中国味的本土文化的中国街。还有一点要说的,随着时代的前进,楼高了、车多了,龙华路略显窄小,望龙华路再扩展出一幅更加美好的壮景,传承齐齐哈尔的未来。
来源:卜奎文博;
齐齐哈尔百米生活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qihaerzx.com/qqhely/64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