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齐齐哈尔可爱的中国系列No27
《可爱的中国》系列
齐齐哈尔,别称鹤城、龙城、卜奎,是黑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也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
齐齐哈尔是东北地区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是全国第一批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和交通的中心,辐射黑龙江省西部、吉林省西部以及内蒙古北部。有着多年的建城史和年的黑龙江省省会史。
齐齐哈尔地处东北松嫩平原,位于东经至度、北纬45至48度,位于黑、吉、蒙三省区交汇处,东临大庆市和绥化市,南接吉林省白城市,西靠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北与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公里。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下辖1市8县7区,幅员4.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中国最大、世界闻名的湿地保护区之一也是鹤类栖息地的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市区东南32千米处。
扎龙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30多公里处,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也是丹顶鹤的故乡。丹顶鹤是濒危鸟类,全世界现已不足两千只,每年3-10月,约有四百只丹顶鹤飞来扎龙湿地繁殖停歇。来扎龙可以看到丹顶鹤们优美的身姿,它们或展翅飞翔、或在芦苇丛中蹒跚觅食,每年都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来此捕捉这些美丽的画面。
大乘寺大乘寺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内的一处近代寺院,建于19世纪40年代初,它虽然是一个近现代的建筑物,却依旧根据传统古代寺院的形态建造,是现在黑龙江最大规模的琉璃瓦建筑群之一。建成之时,爱新觉罗·溥仪为寺庙捐赠了一套珍贵的唐版《华严经》,为大乘寺增添了一份神圣肃穆的气质。大乘寺的大雄宝殿由黄釉琉璃瓦覆盖全面,气势恢宏,庄严肃穆。而绿色琉璃瓦构成“大乘寺”三个大字,悬于殿上,大气高雅,气质高洁。寺院中还有一处白玉观音,身高7米,慈祥中略带威严,令人心生尊敬,是难得的闹市中清净之地。
江桥抗战纪念地年“九?一八”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辽吉,虎视龙江。马占山临危受命,激民族之义愤,怀满腔爱国之热血,立“还我河山”之宏愿,举抗日之旗。11月4日,马占山组织领导打响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第一枪。江桥阻击战持半月之久,异常悲烈。江桥抗战,蜚声中外,世人感泣,民心振奋。教育先驱陶行知诗赞马占山:“神武将军天上来,浩然正气系兴衰。手抛日球归常轨,十二金牌召不回。毛泽东同志在论述我国抗日战争历程时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年就开始了。”充分肯定了江桥抗战的历史地位。现江桥抗战遗址建有纪念公园、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有江桥小站、抗战路改造、十里观江大道、观江台、抗战遗址园广场、观江亭、赏月亭等景观。江桥纪念地先后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个最值得去的地方”、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昂昂溪遗址昂昂溪遗址位于齐齐哈尔市内,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迹,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价值。昂昂溪遗址是由民国时期的一位俄罗斯铁路工作者意外发现的,考古队之后在此挖掘了近多件的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用具,最主要的器具有劳作用的石器、装饰用的玉器以及一些动物骨头制作的骨器,种类形态多式多样,有的器具制作精巧,颇能窥见当时人的高超技艺。昂昂溪遗址的发现对于中国古代研究占有极大的地位,遗址边上还设有一处文化展示馆,可以在此全面了解那个遥远时代的有趣文化。
关帝庙文圣是孔子,求学可以拜访孔庙,武圣是关羽,可谓忠义正统的道德楷模。关帝庙,当然就是为了三国名将关羽而修建的了,齐齐哈尔市内的关帝庙位于龙沙公园之内,远离闹市,肃穆古意。这座关帝庙修建于乾隆时期,是一座四进式的院落,前殿供奉护庙神,正殿名为忠义恒天,供奉关羽,关羽左右是周仓和关平两位大将,墙壁有精美画作,描绘的是关羽一生的经典事迹。后殿则是供奉老子的大殿。关帝庙主要参拜的为道教信徒,这从它的庙宇正门就能显现,大门上有着一处太极图,另有“无量天尊”的四个大字,给人一种迎面而来的庄重气势。
进界恏遗址金界壕又称金长城、兀术长城,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东北向西南贯穿盟境,是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其构筑别具一格,金界壕由外壕、主墙、内壕、副墙组成,主墙墙高5米-6米,界壕宽30米-60米,主墙每60米-80米筑有马面,每5公里-lO公里筑一边堡。现残墙一般高1.5米-2.5米,壕墙和与之相辅的边堡旧址清晰可见,仍不失磅礴之势。
提起长城,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万里长城。然而,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草原上也有一条长城,那就是金界壕。因其是在金朝(公元—年)修筑的,史称金长城。
据史料记载,金廷镇压了北方部族的反抗后,采取了两项重大举措以巩固北方地区。一是把东北路招讨司机构从泰州迁到金山(今吉林白城市西北),并增设副招讨二员,以加强边防地区的管理;一是修筑界壕,以防御游牧民族骑兵的南下。界壕的修筑,是金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新的尝试。金长城大约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公元年)年间,至金章宗承安三年(公元年)前后竣工,历时70余年。
金长城共有两条。一条起于大兴安岭北麓,由根河向西,穿过呼伦贝尔草原,到达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德尔盖
尔汗山以北沼泽地带。史称“明昌旧城”或“兀术长城”。另一条自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起,沿兴安岭经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向西入漠北,至锡林郭勒盟后,再向西南沿着阴山延伸,止于包头市东黄河北岸。史称“明昌新城”或“金界壕”。金界壕,蒙古语称“和日木”,意为“墙”。
金王朝劳民伤财兴建的金代最大的防御工程,并没有挡住蒙古铁骑的攻击。铁木真率领兵马在13世纪初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于年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尊号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多次越过金界壕,曾经进驻金中部(今北京市)一带。蒙古军攻克河北、山西等地,界壕的军事防御作用也就随之消失,逐渐变成一条断续不全的遗迹。
延伸阅读:
一、走近齐齐哈尔市
-鹤城史志
早在一万年前,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在齐齐哈尔这块黑土地上。他们沿嫩江两岸而居,以渔猎为生。
齐齐哈尔市区辖境,夏商周时期属索离国;秦汉时为夫余国属境;魏晋南北朝时期属鲜卑和豆莫篓;隋唐时期属室韦都督府管辖;
辽代属上京路、东京路;元代属辽阳行中书省所辖的开元路和水达达路;明朝先归属大宁都指挥使司,后属奴儿干都司。
清初,齐齐哈尔地区属盛京内务府管辖,不久归属宁古塔将军。
年(康熙二十二年)起,改属黑龙江将军管辖。
年(康熙二十四年),设卜奎驿站,逐步成为黑龙江西部地区诸驿站的中心,并发展为村落。
年(康熙三十年),清廷准奏在卜奎站建齐齐哈尔城,并授索伦总管玛布岱副都统衔,掌管建城事宜。
年(康熙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移住齐齐哈尔城。直至清末,黑龙江将军衙门与齐齐哈尔副都统衙门合署管辖齐齐哈尔。
年(光绪三十一年),在省城设黑龙江分巡道极其所属的黑水厅,管辖齐齐哈尔。次年,裁撤齐齐哈尔副都统。
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废黑龙江将军,建黑龙江行省,将黑水厅改为龙江府,齐齐哈尔由省垣巡警局和龙江府管辖。
民国时期,年,成立黑龙江省城市政公所,管理齐齐哈尔市事宜。
年,黑龙江省城市政公所改组为黑龙江省城兼商埠市政局,主管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及商埠界内市政诸事,直隶于黑龙江省政府。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齐齐哈尔,设置伪满龙江省,齐齐哈尔仍为省城。
年 建立伪齐齐哈尔市公署,隶属伪满龙江省公署。此为齐齐哈尔设市之始。
年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成立民主政权齐齐哈尔市政府,隶属嫩江省。
至此年 先后隶属黑龙江嫩江联合省、黑龙江省。
年 黑龙江省会由齐齐哈尔市迁往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始为省辖市。
年 齐齐哈尔市划归嫩江专区专员公署管辖。
年 嫩江专区撤销,其所辖各县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始行市管县体制,齐齐哈尔市复为省辖市。
年 恢复嫩江地区专员公署,齐齐哈尔市及所辖各县归其管辖。
年 齐齐哈尔市再次改为省辖市。
年 齐齐哈尔市人民委员会撤销,成立齐齐哈尔市革命委员会。
年 齐齐哈尔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年 嫩江地区行政公署与齐齐哈尔市合并,再次实行市管县体制,齐齐哈尔市仍为省辖市。
二、齐齐哈尔市-民风民俗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达斡尔,意为“耕耘者”,是达斡尔人的自称。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少数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县。在中国历史上,达斡尔族人和各族人民一起为共同开发祖国北疆,保卫祖国领土,抵抗沙俄入侵建立过不朽的功勋。达斡尔族人喜爱并擅长打曲棍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被誉为“曲棍球之乡”。
服饰:
达斡尔族的男子喜穿两侧开口、蓝色或灰色的长袍以及皮裤和皮帽;妇女多穿袍,外套坎肩儿,衣边上绣着精美的图案,穿在身上美观大方,极富民族特色。达斡尔人的皮帽,是用狍子的头皮原样制成的,双耳挺立,耳边有对称的犄角,是达斡尔族最典型的服饰。
民俗:
达斡尔族的住房多是坐北朝南的高大的“介”字形草房,窗户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一大特点。屋内南、北、西三铺炕连接在一起,构成“弯子炕”,家庭成员及其客人的铺位都有相对规定的位置。
达斡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恪守氏族外婚制度原则。婚礼一般在春暖花开时举行,婚礼仪式隆重,分订婚、送礼、结婚三步。
达斡尔族敬老重礼,以年长者为尊,见面向老人请安施重礼;达斡尔族的装烟礼颇具特色,客人到家即使已经叼着烟袋,也要请客人拿下来,他们要亲自给装上自己家种植、晒制的朵烟,点燃后敬给客人。
节日: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阿聂节”(春节),人们燃放烟花爆竹、点燃牛马粪、跳起“罕伯舞”以示庆祝;正月十六“黑灰节”,人们彼此向对方脸上涂抹黑灰,意为避邪免灾、预祝来年丰收和幸福。
锡伯族
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自古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嫩江流域,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锡伯”意为“带钩”之意。锡伯族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的齐齐哈尔、肇源、杜尔伯特和辽宁、吉林、新疆等地区。锡伯族一直保留着能骑善射的传统,曾经涌现出不少优秀射箭运动员,被誉为“射箭之乡”。
服饰:
锡伯族人的穿戴基本与满族相同,男子喜穿长袍,女子喜戴耳环、手镯和戒指等首饰;锡伯族儿童服装做工精细,夹袍和坎肩多选用绸料,绣有各种花鸟、蝴蝶的图案;儿童穿着的虎头鞋、虎头帽款式多样,制作特别讲究,都是非常精致的工艺品。
民俗:
锡伯人狩猎打围猎取的野味都是平均分配,即便过路人碰到分猎物时,也会分得一份。锡伯人认为猎物是大自然赐予的,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不能独用。
锡伯族的主食--发面饼(称发拉哈额分)有天地面,上桌时掰成4份,天面朝上,地面朝下,忌地面朝上,暗示翻天。全羊席是锡伯人独特的菜肴,锡伯语称为“莫尔雪克”,意思是“碗里盛着的菜肴”,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来到才会做全羊席,是锡伯族绝无仅有的美味佳肴。另外,猪血拌肉、哈吐浑索吉(咸菜)、炒野兔肉、面酱米顺都是独特的风味食品。
锡伯族素有骁勇善射的美名,对箭和箭靶都有讲究。古式响箭射出去会发出响声,饶有风趣。此外还有摔跤、赛马、角力、棋类(卡塔)、嘎尔出克(比石)等多种娱乐活动。
节日:
锡伯族崇拜猎神、渔神、天地神和希林妈妈(保佑家宅平安和人丁兴上下班的神灵)等,逢年过节时举行焚香念祷、祈祝祭祀等活动,祈求家人平安,生活美满。节日“抹黑节”(农历正月十六日),人们用准备好的黑布互相往脸上抹黑,请求五谷神免掉庄稼的灾疫,祈求丰收。“杜因拜专扎坤节”(四一八节),是为年4月18日的锡伯族西迁而举行的摔跤、射箭、赛马等纪念活动。
主要禁忌:
锡伯族注重礼节,晚辈对尊长要行“打千”礼;睡觉时脱下的衣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不从衣帽、被子、枕头上跨过;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打碗;忌用筷子打猫,认为猫能引蛇入室;递刀给别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对方;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等。
三、齐齐哈尔地名的由来
一听这名儿就不是中原汉族的称谓。不少人主观地认为是蒙古语,其实考证这个名城的根由是挺复杂的.但是还是有记载说齐齐哈尔地名的由来的。
契丹人建辽时,有济沁哨卡之名,“齐齐”是济沁的谐音,由济沁河得名,“哈尔”是“哈日”,在古契丹语中有阻挡、防守之意,在军事上作为哨卡、哨所解释。一些文献上称金代齐齐哈尔“庞葛”(女真语),元代蒙古称“别茄尔”。清代是达斡尔语“奇奇嘎热”、“习气哈克”、“奇察哈喱”或“喜扎嘎日”谐音,以及满语“哲陈嘎拉”的的音转,其皆含有边疆、边境之意,或有天然牧场之说。
年拟建齐齐哈尔城时,原定在嫩江右岸的雅尔塞乡的齐齐哈尔屯,并请旨恩准,后来觉得其与江东驿站隔江相望,交通十分不便,实际将城改建在驿站地--卜奎屯,城名仍叫齐齐哈尔。于是也有了齐齐哈尔的俗称--卜奎。
龙沙之称谓是源于清代流戍齐齐哈尔的文人方式济在《望见卜奎城》诗中有“一片沙昏数尺墙“的感慨,后写有《龙沙纪略》用以记述黑龙江的历史地理。
而今,齐齐哈尔有扎龙自然保护区,其内有丹顶鹤为代表的六种鹤类。所以,齐齐哈尔又被誉为丹顶鹤的故乡,“鹤城”之名便随之诞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qihaerzx.com/qqhely/64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