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鹤城不要找我了,我在赵兴家
作为一个在异乡工作的人,最怕的就是在梦中看着家乡的风景,闻着家乡的味道。别梦依稀,当我提着行李箱走在归途上,世界一片寂静空旷,可是回到家乡,又能去向何方?
齐齐哈尔是我的家乡,烤肉的味道就代表了家乡的味道。自从我记事起,最让人垂涎三尺的三件事,就是闻着弥漫在空气中的烟火味、听着烤盘上发出的滋滋声,每次都能让我吃没整碗蘸料。撸着剩了半管的竹签,喊一句:老板,加炭!(诶?好像哪里不对……1、2、3几条了这是……)
所以,在齐齐哈尔吃一顿烤肉原非难事,而人生的最大奥义在于折腾。北三区对一个在齐市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来说似乎过于熟悉。于是,我们去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赵兴家。(我表哥:我之前来过这里的好吗?)
开着车,带着她,就这样,我们仨,开启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
至于说为什么说走就走,毫无计划,后文分解,这里暂且不表。
从市区到雅尔塞不过四十分钟的车程,沿着碾北公路疾驰,路上无甚风光,只有一处齐齐哈屯的标志让我思绪万千。齐齐哈尔——一个达斡尔语音译过来的名字,今天就要去梅里斯这个达斡尔人的自治乡,看看你这座天然牧场。
很快,一个白底红字的“屯里”映入眼帘,没错,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
一座很普通的饭店——这也是乔老板日思夜想的所在——我们来之前并没有告诉她——那是怕她思虑过重——对道路造成一万点以上的伤害。只有说走就走,老天才来不及用漫天花舞和隔了夜的北风对我们实施突袭。每次乔老板说要来梅里斯吃大片肉,嗯,指定大雪纷飞,真是怪哉,这得有多大的怨念?
这是乔老板特意带的水果,为了让我们吃完肉后解解腻,还是女生心思细腻啊!书归正传,既来之,则吃之。来这没别的话,一个字——烤。点菜——这个活还是适合女性——乔老板点了:中神(大肉片串)、石蛋、鸡头、韭菜、金针菇、虾、棒鱼——都是我很久(根本)没吃过的。
烤大片肉
这块的烤串比较特别,两根竹签穿在一起。所以先上这一道,颇能压场,数数困难的我们(诶,刚才说能吃的是你不?……)很快就忘了自己吃了多少……一口一口咬着牛肉和牛油,心里的迷茫早已化为口中的肉香。我的舌头告诉我:到家了,真的。
其实我在今天之前,就从来没啃过这玩意,因为我觉得这里面都是骨头,我表哥告诉我,哪有那么多骨头,这里面还有秦桧呢,我靠……难不成要跪着吃。然后我就听了他的话,啃了半个,别说,骨头以外的地方还挺香的,于是被我吃得片甲不留啊。然后我说,这是母鸡啊,没鸡冠子,不对,母鸡也有鸡冠子,只是小点儿而已嘛,也不至于没有啊。于是我表哥又给我撸下来一块说,这俩你都吃了,才是一整个鸡头,擦!露怯了。别说,那鸡冠子咬一口,真是爽透了。
烤石蛋
这一道是石蛋,两根竹签穿的不是石头,是蛋,这是切开后的侧视图,泛着青色的外表让我想起十年前青涩的自己……那是我蛋蛋的忧伤……(鸡说:伤NMGB还是我下的不……)
烤韭菜烤金针菇
这是什么?你要说是旗帜,也对,因为这还有两面……
哈哈烤韭菜和金针菇,一个是男人的最爱,一个是女人的最爱?(似乎细了点)都说这个东西对身体好,甭管,吃了再说。嗯。吃完了,总觉得哪儿不对……就是酱刷上去后跟韭菜的味道混在一起我觉得啊,口轻的就自动忽略吧。总体上来说,还是金针菇不错……
烤虾
虾,烤完了也挺饱满的,还挺鲜灵,就是我不太会扒虾,嗯,我的确不太会扒瞎,哈哈。
还是来张全家福吧
下面的重点来了:烤棒鱼(马步鱼)
且慢,在武汉生活了有一整年了,鱼吃了不少,从鱼的做法来说,南方清蒸,北方红烧。到了齐市还是一个字——烤。金黄的外观,泛着丝丝油光,入口微硬——我小时候吃过这种鱼做的鱼片,现在再吃烤的,又是另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人们说,在外面漂泊得越久,所谓家乡的概念就越是淡漠。身处异乡,我总是提醒自己常回家看看。这一次,我表哥带我去了“梅里斯第一家——赵兴家烧烤”吃了家乡的菜,喝了家乡的雪菲力,看着窗外家乡的风景。内心的呐喊声越发清晰:不要让故乡成为异乡。从武汉到齐齐哈尔,总有一种方法能回到故乡——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我在梅里斯吃着棒鱼,而此时此刻的你在哪里?(这特么谁改的)
消费:我们仨没喝酒,一共花了一百九,人均65元左右,这没算开车的油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qihaerzx.com/qqhely/64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