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雄鹰第期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预约就诊 http://m.39.net/pf/a_5863540.html

《空三十七师战友纪念册》

[本期导读]

追寻空37师人……

[作者]初占芳

林基贵

孟庆林

凤景泉

田树林

郑国民

汪亮

严可仁

高国民

马吉平

张友茂

程芝伦

杨晓年、苑西

张增荣

林学仁

王永才

李民仓

曹丽、程晓丽、孟岩、王秀珍

庞庆燕夫妇

陈军玲、张林虎、陈维玲、李朝霞

杨兴汉

代尚贵

李永华

莲春花

刘新林、刘江玲、杨杰、王丽

杜宽林

宋文秀

邵春林

赵维国

孟慧、孟欣、孔艳萍

孔贵贤

杜红伟、由丽鸽

由光宇

杜生奎

周翠萍、杨红飞、张淑君、李慧萍、李红渝

秦建辉

师歌——《天山雄鹰之歌》

[正文]

追寻空37师人……

[作者]初占芳

我虽不曾是空三十七师战斗团队的一员,也没有为空三十七师战旗增彩,但我的父亲是第一代空三十七师人,我是师二代,从小在那里长大、上学、从军,我与空三十七师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情相联,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跟随岁月的脚步,寻找青春的踪影,奉献的热情,在祖国博大怀抱中让天涯海角带着我遍访祖国的天南地北,在哪里都有空三十七师人,都能唤起天山南北的朝朝暮暮,芳华依旧……

丹东鸭绿江畔

从祖国东北的鸭绿江畔,到西北边陲的天山脚下,曾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在祖国辽阔的天空,经纬出一道道绚烂的彩虹!它就是航空兵第三十七师。它是由在炮火硝烟中锤炼,在浴血奋战中成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赫赫威名的王牌英雄们组成的劲旅。半个世纪以来,这支光荣的部队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攻坚克难,出色的履行着党和人民予赋的使命,它的道路浓缩了人民空军发展壮大的历程,它的成长见证了国防事业蓬勃发展的心路。

年5月29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组建空军歼击航空兵三十七师。并于同年8月日在辽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边防一线机场浪头空军基地授旗成立。干部组成全部来自参加抗美援朝并取得赫赫战功的空一师、空四师、空十六师、空三十师及空二军机关。首任师长林基贵,政委韩铁良……

年父亲初绍臻在鞍山机场

父亲初绍臻当年是空一师的一员,也奉命到了新组建的空三十七师,从此我们也跟随着父亲到了空三十七师,年5月空37师从丹东浪头机场换防到新疆,父亲等一批老飞行员驾机进疆。父亲原在昌吉9大队,后调到马兰大队。

七十年代初开始,空三十七师承担了我国核试验穿云取样任务,先后出动飞机25架次,有25位飞行员为了祖国和平与国防建设担负了核爆穿云取样工作,他们是刘怀德、陈富华、刘保欣、张忠贤、赵书卫、马既森、曹秀群、高树发、李国华、孙继奎、李学增、高国明、张增荣、汪亮、翟守东、戴惠义、曾斌、李国生、凤景泉、季有清、宋占富、张春富、马吉平、李芳春、王汝平。穿越蘑菇云是生与死的考验,要冒着放射性沾染的巨大风险,然而我们25位勇士义无反顾,用生命和健康谱写了人类和平华章,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马兰

小时候在马兰,这25位核试验穿云取样的英雄飞行员,很多都是跟父亲在一起飞行的战友,又是住在一个家属院甚至是一排房的邻居。你们是中国空军的骄傲!是空三十七师的骄傲,你们不怕牺牲,壮心凌云的精神,永远激励鼓舞着我,在我心灵深处也想长大以后当女飞行员,翱翔在祖国蓝天……

随着年龄增长,也可能慢慢变老,人越来越怀旧。从军校毕业离开新疆后,特别是从马兰分别的叔叔阿姨们很多都三四十年未见面了,他们都是当年跟父亲同一空37师的战友或新疆马兰的战友,同一大院住的叔叔阿姨们。我现在只要出游或知道了他们居住在那里,我就会找机会或想办法绕道过去见见他们……

父亲初绍臻

前一段时间,《天山雄鹰》编辑谢永春兄弟,除了正常在《天山雄鹰》报道空37师人和事,他又在美篇对空37师的一些老同志老前辈的革命的工作经历和英雄事迹进行专门报道,也激发起我对空37师老一代人的怀念和他们对待革命事业的敬仰。特别是从新疆分别后很多人再未相见,对曾经找机会见了前辈、战友、同学,最近我也分别把相聚的照片重新编辑整理汇集成一个美篇……

本美篇有很多题材和照片也是从《天山雄鹰》摘选,就是为了更好地宣扬老一辈革命精神!发扬空37师的保家卫国、守边防的奉献精神!永远的空37师!!

一、林基贵司令

林基贵伯伯是空军航空兵第37师第一任师长,山东省烟台地区牟平县人。年4月出生,年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解放战争,曾经历东北老航校的成立和发展,毕业于东北老航校。95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中队中队长。年3月0日空四师(以后的空一师)在鸭绿江口上空与美机空战,林基贵驾驶5号战机击落美军F-86飞机一架,曾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荣获二级自由独立勋章。还获得过参加解放战争的解放奖章。

年任空一师副师长,年8月任新建空37师师长。年底至年5月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年5月至年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济南空军司令员。年0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中将。年月至年4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空军司令员。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毕业于国防大学。

林司令员是组建空37师带领父亲他们第一批进驻新疆……

林伯伯是父亲初绍臻的老领导,父亲跟着他从空一师到空37师。

林基贵司令纪念装

我年8月到济南去济空大院见到林司令,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他听说我是初绍臻的二女儿,很高兴,并把我们四个子女名字都记下来,听说我父亲已去世,他很难过……后来又见过两次,年5月又去济南,他还安排住在千佛山宾馆。最后一次是年8月,林伯伯和阿姨到大连空疗疗养,我带着儿子去看他们,他们说在大连见到我很开心!见了几次林司令,没有一张合影,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手机照像功能,挺遗憾的。

林司令对我家人的关照爱护,祝福司令伯伯、都阿姨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二、孟庆林叔叔

说到孟庆林叔叔,就不得不说到马兰场站,他们创造了许多奇迹......

镶嵌在戈壁滩上的明珠

——驻疆空军某场站艰苦创业的事迹

当你穿过茫茫戈壁,风尘仆仆地步入某场站驻地时,会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条条公路宽阔平整,一排排杨柳拔地而起,一幢幢住房鳞次栉比,一架架战鹰振翅翱翔。学校里,书声琅琅;幼儿园内,笑语声声;院内流水潺潺,飞鸟莺莺,菜花飘香……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场站,恰似一颗明珠,镶嵌在茫茫戈壁之中。可是她的过去却是那样的贫瘠荒凉,没有人烟……然而,正是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一串开拓者闪光的足迹......

(一)那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第一批从祖国四面八方挑选来的干部、战士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地来到这房无一间、粮无一粒、菜无一棵,浑然一色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遍地石头走”的戈壁滩。没有住房,刘保亭站长带人借来20几把铁锹,挖开沙石,用红柳条盖起了地窑;没有粮食,干部战士一起到几十里外去背;没有柴禾,自己到戈壁滩上去砍;没有水,就在戈壁滩上打井挖泉。那时候,哪里有困难,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寒冬打井,地里渗出的水结出冰茬子,共产党员带头跳下去;粮食不够吃,同志们为填饱肚子,有足够的力量干活,就打榆树叶合着吃。共产党员还要每月节约两斤粮食,支援灾区人民。

第二任站长孟庆林的爱人是名教员,96年从哈尔滨来到了戈壁滩。为了照顾她,同志们专门修了个地窝,用红柳条做顶棚,在地窝中挖了个土台铺上草作床,还用红柳条编了个门,在当时这可算是“高级房间”了!可周老师一进门,头就碰到了屋顶。她哭着冲孟庆林发火:“这是人住的地方吗?你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啊!”可渐渐地,她变了,变得坚强而爽朗。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她理解支持丈夫,在艰苦的环境中,入了党,成为全站闻名的“贤内助”。

有个大学生刚来场站时,觉得这样在戈壁滩上工作,葬送了个人前途,情绪消沉,在日记中写道:“戈壁茫茫无人烟,风沙呼啸不见天,气候干燥草不生,纵目荒凉心难安”。后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认识到了扎根高山的意义,思想转变了,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在高达40多度的气温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立了功。

(二)场站组建初期,人员少,设备简陋,物质极端缺乏。当时,气象台安装百叶箱,需要几颗螺丝钉都无法解决。航行、气象没有一点历史资料,对戈壁滩上保证飞行的特点一点不了解。而科研试验、战备训练和保障工作却相当繁重、复杂、紧迫,标准高、要求严,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就可能给党和人民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即使再困难,场站领导还是精心组织,严密安排,全站上下共同努力,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第一次执行试航任务时,场站还没有汽车,同志们硬是凭肩膀把几千斤重的油机、冷气瓶从八、九里以外扛到了工作棚和外场,保证了试航任务的需要。

第一次执行飞行保障任务时,场站的人员、装备放在一个机场都不配套,可根据工作需要,他们还得把人员、装备分成两摊,保障两个机场的飞行。面对这样艰苦的任务,场站的同志们没有退缩,从不讲价钱,他们群策群力,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一双手顶几双手用,有的汽车司机一个人开四种车,一天工作近20小时也毫无怨言。

飞行需要导航,而那时使用的导航机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出厂的设备,经常出故障,加上戈壁滩上烈日炎炎,散热不好,车内温度有时达50度以上。为了保证好战备任务,调配员王德奎一边工作,一边给机器扇风。热气蒸,机身烤,热得他汗流浃背,喘不过气来。可他一直战斗在机房里,象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着机器。

有一次,为了保障一项科研任务的完成,场站导航台认真做好了各种准备。可是,夜里,突然雷雨交加、山洪爆发,把台里的油桶冲出去多米远,伙房里的东西全被冲走了。这时,全台同志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保护好机器,及时准确地完成导航任务。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在台长李全增的带领下,跳进齐腰深的洪水里奋战了七、八个小时,保住了电台和油机。他们不顾饥饿和劳累的侵袭,奋力苦战迅速恢复了机器的正常工作。没想到第二天,夜晚又遭到暴风雨的袭击,他们住的帐篷刮跑了,天线吹弯了。他们不顾疲劳,又连夜加班,次日清晨,终于重新架好天线,顺利地保障了任务的完成。这个台荣立了集体三等功。

飞行需要准确的气象预报,让飞机带着问号上天,这无疑是铤而走险。而这里的翻山风不易提前预报,对飞行安全威胁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气象台的同志们便在山谷设观察哨,风餐露宿,通霄达旦地摸索规律,终于提高了翻山风的预报准确率,保证了飞行安全,荣立了一等功。

飞行要求油料不能有任何杂质。而场站设备不全,戈壁滩上风沙又大,如何保证油料质量呢?油料股的同志们不怕苦、不怕累,经常清油洗车,冲刷油罐。戈壁盛夏,热浪滚滚,钻进油罐后,强烈的油蒸气呛得人头昏眼花,有的同志晕倒了,清醒后又干起来。他们边实践、边总结,摸索出许多提高油料质量的经验,取得了油质“一杯过硬”的优异成绩,受到使用单位的热情赞扬,曾荣立一等功。

防化连的同志们为了更好地配合试验任务,收集一手材料,在地温60多度的沙滩上全副武装地侦察,每次作业都浑身湿透,但大家始终情绪饱满,斗志昂扬,直到圆满完成任务。空军党委授予了他们“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光荣称号。

奖章令人耀目,荣誉让人赞叹,然而这其中浸满了战士奋斗的汗水、牺牲的精神。

(三)在保证正常工作秩序的基础上,场站党委发扬民主,对部队进行整顿,做到了纪律不松,作风不散,干劲不减。揭开了各项工作的新篇章……为了适应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提高战备防御能力党委决定自己动手修建地下机库。对场站来说,这是个宏大的工程。同时,场站既要保证部队战备训练任务的完成,又要施工,抽不出多少人来,技术力量也很薄弱,困难很大。可是,党委一声令下,全站干部、战士、家属、小孩一起上阵,昼夜施工。站长、政委把棉袄甩掉,推着架子车带头拉土。艰苦奋斗了一年,终于建成了地下机库。首战告捷,给全站同志很大鼓舞。随后,大家又拿下了地下指挥所、地下四站、地下掩蔽部等工程,建成了完整的地下防护体系。

一旦有事,场站人员可以随时转入地下,完成部队升空作战的保障工作;一拉警报,驻场站人员和部队不用十分钟即可全部转入地下隐蔽。

在地下设施的建设中,场站领导和干部战士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尝到了艰苦奋战的甜头,响亮地提出:以场站为家,以苦为荣,把场站建成美丽的花园。于是,场站全体同志又自己修建了办公楼、食堂、仓库,盖起了宿舍。现在,干部战士都住进了营房,有家的干部都可分到一套两间一厨的住房,服务社也修建起来了,在那里,日用百货、主副食品都可以买到,理发、缝纫、修鞋都很方便。场站还组织家属开垦了一些荒地,办起了小药厂,除有病的外,都有工作做,每人每月平均收入已经超过50元。这里还有托儿所、小学、初中,孩子们都可以入托入学。为了改善部队生活,场站建成了一个农场,先后生产蔬菜多万斤,产肉20多万斤,还修建了机械化养鸭场、养猪场,以进一步提高部队的副食品供应水平。场站还很重视环境绿化,十多年来,他们发动群众植树30多万棵,使场站驻地成为闻名的戈壁绿洲。五届人大以后,党委为了更好地完成科研试验任务和战备训练的保障任务,他们把基本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场外,他们集中人力、物力,修建了飞行员地面体育活动和飞行练习场,水泥拣伞坪,扩建和整修了外场室,地勤休息室,完成了直线加油工程。飞行部队的同志高兴地说:“后勤保障面向部队,面向外场,面向飞行的措施落实了!”

(四)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领导的带头作用是多么重要了。建站十几年以来,站里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艰苦奋斗吃苦在前的精神却代代相传。站党委成员中,大部分是建站初期的老同志,都在戈壁滩上战斗了近20年,但大家考虑个人的事很少,一心扑在工作上。正如有的党委成员讲的:“如果我们懒惰点,有好多事可以不搞。因为缺经费、缺材料、缺劳力,也很辛苦。但我们想到:我们在一天,就要在这里出一把力,给后来的同志们打好基础,所以,还是搞了”老站长、四届人大代表刘保亭是年入党的老同志,担任站长达22年之久。他过去的一些同级和下级已经成了他的上级,但他正确对待。他说:“革命事业就象江河湖湾,一浪高过一浪。让新同志走上领导岗位,这是革命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共产党员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过去的成绩应该记在人民的帐上,党的帐上。”他参加四届人大会议回来后,就召开党委会研究场站的建设问题,分析和总结了过去5年建设的经验,制定了建设场站的五年规划。在建设中,他亲自掌管财务,从不乱花一分钱,并把建设中节约下来的上百万元交给了国家。有的人想不通,说这个钱不该交。他说:“我们搞建设,该花的已经花了,剩下的,应该上交。应该有全局观念,不能光从我们场站来考虑。”

站的领导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一次,孟站长从北京开会回来,没进家门,就召集党委扩大会,传达会议精神,讨论贯彻措施,一直到深夜。他在值班室躺了一会,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爱人埋怨他不管家,不管孩子,几乎每天晚上都加班到两点以后,有时四、五点才回家。有一回,早上五点回家,七点半又修路去了。家里衣服被子没处放,爱人要他买个箱子,他不买。发了箱子票,又让给了别人。家里没有切菜板让他请人帮忙做一个,他不干。他爱人没办法,只得在回东北老家时弄了个菜板回来。“你打老家拿这个干什么?这不是有菜板吗?”孟站长象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喊了起来。

他们两人都有工作,没时间搞家务,连买菜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只好吃咸菜。孟站长说:“这样比过去好多了!吃饭的时候,往往他刚端上碗,就有人找他讲事。总是一边吃饭,一边跟人谈话,他爱人怕他得胃病,他却说:“这是我的工作,应该做好。”

张鹤年同志曾在该站任副站长,他,抗日战争时期入伍负过四次伤,党委分工他管农场,他就住在那里,吃在那里成天和大家一起劳动,没穿过一件干净衣服。伐木、盖房、打土坯、割芦苇、抹灰,他都亲自干。搞温室失败了,他不服气,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整土、做试验、规划设计,终于搞成了。农场种水稻,天太冷,别人不愿下水,他先下去。从农场到营房有七公里路,他经常是步行往返,不要车接送年,组织上确定他退休。在离开部队前,他还是一把铁锹,一个水壶,照常劳动。临走时,还留下了一份发展农业的规划。

场站党委的同志们就是这样一心一意为党工作。有段时间,有的同志认为:场站家业这么大,材料这么多,该弄点家具摆设摆设了。问题反映出来后,党委组织大家进行讨论。“这些年来,我们艰苦奋斗改造了环境,现在不能让好的环境来改变我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大家一致意见不做了。多年来,修建工程用的木板很多,但党委成员没有占用过一块。

场站是管钱管物的单位,但党委成员从不以权谋私。农场丰收,有的同志提出站首长是否多分点,站里的领导当即反对,并在军人大会上宣布:“站领导决不多分一斤粮、一两油,欢迎大家监督。”平时到服务社买肉买菜,站首长都和大家一样排队,没有一点特殊化。年,站党委为反对搞特殊化,制定了六条措施:党委领导和机关干部下连队,不以迎送为名会餐;党委成员和各级领导不巧立名目多吃多占;不用公家木料和军内木工为个人做家具;不用战士为自己做私活;不用公款请客送礼;生产补助粮上下一个标准。这些措施制定后,党委成员都严格遵守,没人违反。

由于党委成员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因此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只要党委做出决定,上上下下都坚决执行。有一年,按上级规定,这个场站有50名干部可以晋级。党委把这个问题交给群众讨论,让群众以支部为单位提名。结果,全站得票最多的5人中,有4名是站领导。但被提名的四位领导都要求不提自己,把晋级名额让给基层干部。被提名的参谋长邵永才在会上坚决表示:“决不能提我,否则,我就不干了”经过反复讨论,党委决定:站领导只提一个,其它名额都给下面的干部。这样,上上下下都很满意,增强了团结,鼓舞了干劲。

20多年来,这个场站已把艰苦奋斗,扎根边疆,保卫边疆作为建设的根本宗旨。新兵入伍的第一课就是艰苦创业。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有一个艰苦创业的思想。所以,场站的面貌每年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后勤保障工作也越抓越好,光荣传统之花,正在这里结出累累硕果。

这就是孟庆林站长叔叔在马兰场站时,艰苦创业的革命事迹。

年轻时的孟庆林叔叔(曾任马兰场站站长、空37师副师长、空九军后勤部长)

孟庆林叔叔和周雅茹老师

年冬,孟叔叔任空37师副师长在东沟师部大礼堂前

年7月胡耀邦总书记在库尔勒机场与空九军后勤部孟庆林部长握手

年5月到北京,见到久违的、德高望众的老首长原空九军后勤部孟部长及夫人周老师,还有孟红同学。孟部长是建国前参军,抗美援朝回国后第一批空军进疆参加进行核试验的后勤保障的,他们的经历、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等一直激励着我……

我和孟红是军校同学,她是孟叔叔周老师的大女儿,在马兰上小学初中时,他们家就在我家前排房。周老师是我们场站学校的校长。记得小时候新疆冬天下雪,雪很深去学校都走不了路,我从小就起的早,每天会早上去机场跑步,下雪跑不了,我就学雷锋做好事,自己拿着扫把就开始扫雪,一直扫到学校,回来时被周老师看到,她就会在学校大会上表扬我。初中时还成立了学雷锋小组,经常带着孟慧、陈虹、商艳等小姐妹们帮学校、卫生队、场站等打扫卫生洗床单扫厕所,还在场站军人大会上受到站领导表扬,并奖励了一支钢笔,上军校时工作中用了很多年。

暂短的见面,讲不完的话语,忆不完的往事,那一幕幕就在眼前。祝福二位老人家健康长寿……

和孟叔叔、周老师、孟红相聚(年5月)

年5月见了孟部长和周老师后,当天晚上和可爱的军校同学们相聚。

左起:刘红、崔丽岩(师崔自珍政委小女儿)、余晓玲、孟红、初占芳、李红渝

孟岩是孟红的妹妹,我弟弟初宇飞同班同学。跟孟岩妹妹也二十多年未见了,年到北京只见到她父亲孟部长、母亲周老师、姐姐孟红,她因医院陪伴,一晃她都当姥姥了。

年8月在西安相逢分外开心!!

三、凤景泉

?

凤景泉,汉族,山东省邹县(现邹城市)人,年月出生,年8月入伍。先后在长春第一预校(期间在陆军96师当兵锻炼4个月)、七航校、空军指挥学院、国防大学、中央党校学习训练。历任飞行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空09团副团长、空乌指军训处处长、空37师参谋长、师长、空9军参谋长、空军西安基地司令员、兰空参谋长、副司令员、济空副司令员。总飞行时间2小时,空军特级飞行员。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次,其中含穿云取样立三等功一次。年5月在济空退休,现住山东省军区济南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

年3月28日回到故乡山东省城济南府,原空37师长、济空副司令凤景泉叔叔亲自安排到机场接我们,真是非常荣幸,又很温暖,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跟凤叔张姨也十七年未见,凤叔叔他们这一批是我最熟悉的一批,因他们是年七航校刚毕业就分配到空37师浪头机场,跟父亲他们一起从浪头机场到新疆马兰,他们之后近八年未分配新飞行员,所以他们那一批一直给我的印象永远是年轻英俊有朝气的帅帅帅的飞行员,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从小就立志长大了一定像父亲和叔叔们那样去当女飞。后来高中毕业,八一年刚好招第五批女飞,当时定向在山东、上海招飞,失去当女飞的机会,就直接考军校了。

跟凤叔叔他们这一批联系见面多的好像是凤叔叔和张姨最多,98年9月在乌鲁木齐上军校,年3月底我们参加新疆西北地区“两反”演习为空军女兵方队,在空九军大院走了整整半年。当时,凤叔叔调到了空九军训练处,阿姨住在军部家属院,空闲时就跑他家蹭点好吃的,那时每天踢正步,又苦又累,就是瘦不下来。

5月份一个周末,组织女兵方队去白杨沟玩,她们说山里很冷,我就在头天晚饭后跑到凤叔叔家借了他的棉飞行服,那大毛领子可暖和了,心里甭提有多美了,因为我最喜欢穿飞行服。

年8月,我从沈空休假回马兰,我一般都是从乌鲁木齐坐车到南山机场,然后再搭师部运五中队飞机到马兰,当时弟弟初宇飞从马兰空团调师通信科,我就先找弟弟,他说凤叔叔是空37师长,张阿姨他们都在师家属院住,我就刚好休假路过东沟又到他家坐坐。

.5凤叔叔和张姨去大连空疗疗养时,陪他们去旅顺口上刨冰舰参观!

年5月凤叔叔他们去大连空疗疗养,当时张院长去接站,路上凤叔叔问院长我还在大连空疗吗?张院长回来就通知我有空上三科去看看空九军凤参谋长,我才知道凤叔叔来大连疗养。这一次跟他们在一起时间较长,跟他们去观光旅游或上街。印象最深的是陪他们去旅顺军港,凤叔叔的旅顺海军基地同学邀请他上刨冰舰,我也跟着上舰,这是第一次登上海军舰艇,感觉太好了。最难忘的是陪他们去逛街,在大连友谊商店,我儿子当时五岁,他不愿意跟大人转,凤叔叔就在楼下带我儿子,我和阿姨转完下来,一看这一老一小玩的可开心了,让我很感动……

和张姨(年3月28日)

年7月回空九军办事,住在军部招待所,见到他们并给予了很多关怀帮助,感谢!!

年8月,我当时已转业到了珠海,跟团去新疆、甘肃等旅游,路过兰州时,凤叔叔已调兰空任参谋长,空闲时特意到兰空大院看望凤叔叔。

非常非常感谢这么多年来凤叔叔阿姨对我及家人的帮助关照,他们也是很念旧的有心人,父亲去世后,母亲随部队在马兰、库尔勒时,他只要下部队,都会到家属院去看望我母亲,母亲也经常跟我们提起,说他是没有官架子,对老革命老战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感恩!!

凤叔叔和我、刘建及军校同学谷新丽、唐传秀还有马兰小学发小李红云一起干杯!

四、田树林

田叔叔、闫老师、初占芳夫妇

年7月在辽宁开原七飞院四团的战友联谊会无意中见到田树林叔叔和闫雪兰老师。跟他们从马兰分别也是四十多年未见面了。

田叔叔是跟凤景泉叔叔他们一批的,年8月招飞入伍,从开原七航校四团毕业后分配空37师,跟随空37师从丹东浪头机场换防进疆,一直在马兰空团飞行。闫老师随军到部队在我们学校当老师,还教过我们。

八十年代他们转业回辽宁抚顺,以前通信交通不发达,也没有联系,都没想到还能见到面,见到了他们真是很亲切很开心,从他们这里又找到很多失联了的父亲的老战友们,并拉我进了“天山雄鹰”群,跟他们有了更近的接触,也为后来见到了更多父辈战友提供了方便的联系。感谢田叔叔闫老师!!

田叔叔、闫老师抱着儿子在马兰

田叔叔、闫老师抱着儿子在马兰时……

这是我记忆里他们的样子

五、郑国民叔叔

郑国民叔叔

年9月在“天山雄鹰”群里找到了在马兰场站家属院我们住一排房的郑国民叔叔和华阿姨,他们刚好到深圳姑娘家,三十多年未见面了,一听说到深圳了,我和刘建立刻赶去看望他们。郑国民叔叔当年从开原七航校四团毕业,分到空37师并跟父亲他们一起第一批进疆。当年的郑叔叔英俊帅气,到空军临潼疗养院疗养,认识了美丽漂亮的华玫瑰姨,后来华姨也从疗养院调到了马兰场站卫生队。我们住一排房,我家在最东边,他家住西边,那时他们的儿子女儿都很小,华姨的小妹雪梅帮她照顾小孩,因我和雪梅同龄,我们相处的还挺好。小时候可喜欢看华阿姨穿军装的样子,真是漂亮!就想着长大了我一定要当兵穿军装,不爱红装爱武装,有一次学校演出活动需要穿军装,还借了华姨军装,穿上军装心里甭提有多美!

后来郑叔叔调到大东沟师部,我98年9月上军校,穿上了军装,只可惜未实现当女飞的理想。军校毕业分到沈空,回马兰休假到南山机场坐师运五飞机到马兰,我还和弟弟宇飞到师家属院华阿姨家看望他们,

邻如亲人,战友情深,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完的怀念……

年轻时的华玫瑰阿姨,小时候就喜欢看她穿军装的样子。

郑叔、华姨,一对郎才女貌的军中伉俪!

郑国民、宋占富、凤景泉他们是同期飞行战友,祖国的天之骄子!对他们这批飞行员印象最深,个个都是毛主席的好战士,吃苦耐劳、勇敢做战、不怕牺牲,英俊帅气。

左起:郑国民、宋占富、凤景泉

年9月6日我们到深圳见到了郑叔叔华阿姨及可爱的女儿、女婿。

华姨说“听说你们要过来,你郑叔特意到理发店剪头、染发”。我也开心地说郑叔叔还像当年那么英俊帅气!

六、汪亮

?

汪亮,男,汉族,浙江衢州人,年2月出生,年8月入伍,先后在原空军第一预校、原广州军区第4集团军23师、原空军第七航校、原空军政治学院学习训练。

年2月分配至原空三十七师,历任原空三十七师一一一飞行大队(团)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副团长、一一0团副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原空九军参谋长助理、原上海指挥所参谋长助理、原上海基地副参谋长,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参加核试验任务时,汪亮时任飞行三大队副大队长,任务中全身一次受放射性照射0.5伦琴。

年离队,现居上海。

摘自《天山雄鹰》

在我们航空兵37师里,有这样一群在国防科研任务中,勇于献身的飞行员战友,他们就是我师25名空中勇士,当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共和国的大国利器,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这个群体中汪亮和他的妻子张肃玲,是我们师在马兰精神中的一曲动人的传奇故事。

汪亮和张肃玲当年都是投笔从戎,在各自的岗位上写出了完美的人生经历。

汪亮一九六五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空军长春第一航空预备学校,经过航空理论的学习,转入空军第七飞行学院学习飞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我师,担任歼击机飞行员,驾驶当时我国的主力机型歼五型,并成为首批担任战斗值班的飞行员之一。

汪亮叔叔

一九六九年六月汪亮随37师从鸭绿江畔来到天山脚下的马兰村场站,他是第一批完成歼六型改装的飞行员之一,而且是团有名的“拼命三郎”,每当遇到复杂天气和难度较大的飞行科目,人们总会看到汪亮飞行大队长第一个升空。他后来说,我是大队长,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第一个飞,谁来飞呢?飞行训练能推迟吗?新疆戈壁滩的天气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天气说变就变,刚才是晴空万里,风和日暖,突然间就来了沙尘暴。气象台的战友们称它为翻山风,有时飞机刚刚着陆,满天黄沙滚滚而来,真是变化万千,这时我们的汪大队长总是最后一个着陆。

一九七七年起,我师担任核试验穿越蘑菇云取样的任务。当时国外完成取样任务是用无人机,我国当时还没有这项技术,全靠飞行员驾机取样。但飞行穿云取样是非常危险的,而且技术要求很高:进入过早,蘑菇云还未完全形成,冲击波能量正在释放中,扰动气浪强、热度高、涡流大,飞行过早进入,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进入过晚,蘑菇烟云逐渐散开,虽然安全系数增大,但取得的样品能量不够、质量差,难以达到核爆炸试验剂量的收集标准,等于前功尽弃、徒劳而返。

而我们的飞行员战友冒着生命危险,有的飞行员战友做好牺牲的准备,有的交了“最后一次”党费,为国防科研任务献身。汪亮就是当时28名勇士中的其中一位。

一九七七年九月十七日的又一次空爆核试验中,汪亮是第一个升空,他的任务是侦察天气,判断蘑菇云的高度,但他凭着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义无反顾地第一个驾机钻进了蘑菇云,出云后,剂量表上显示是3伦以上,按规定取样量够了,但他向地面指挥员报告:“.5伦,请求再次进入!”

汪亮拉起飞机,对准蘑菇云,加大油门,从米的高度,压个小坡度,一带驾驶杆,又一次进入蘑菇云中。

地面郭副军长关切询问:“多少伦?”

汪亮这才如实报告,“超过0伦。”

好多年过去了,我曾问过已经从空军上海基地副参谋长退休的汪亮:“汪老,您当时是怎么想的,再一次进入蘑菇云?”

他笑着回答:“国家搞一次核试验不容易,多取一点样品,对国家也是一种奉献,何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呢!”

张肃玲阿姨

他的妻子张肃玲,一九六八年入伍,在马兰基地医院,从卫生员到护士,只用了两年时间。全凭个人过硬的技术和勇于奉献的马兰精神。她曾经四次进入罗布泊试验区,对所有的参试部队和基层连队进行巡诊,足迹踏遍了罗布泊的各个角落,被马兰基地评为模范护士。

现在流行的是爱明星,但当时的张肃玲就爱上了我们的飞行大队长汪亮,因为不是一个军种,由汪亮原飞行大队老大队长王福舜夫妇牵红线。张肃玲一听是那位传奇似的飞行大队长汪亮,就一见钟情了。一九七六年春天的一个晚上,飞行团大楼欢歌笑语,飞行员们为他们的大队长汪亮和模范护士张肃玲举行了一个飞行员特有的婚礼。

第二天,汪亮又开始了他的飞行训练,张肃玲回到医院。这就是我们当年的战友,在戈壁滩上谱写真正的飞行爱情交响曲!

张阿姨调到马兰场站后就住在我家后面一排房,跟孟慧同学家一排,小时候就觉得穿军装的阿姨很漂亮。去年到吉林跟孟慧还说起汪叔肃玲阿姨,孟慧印象最深的是阿姨漂亮汪叔叔帅气,他们的女儿很可爱,肃玲阿姨卫生队有紧急任务时就把女儿放在孟慧家。

年4月单位派我到杭州培训学习,学习结束就顺便到上海来看看汪叔叔、阿姨及战友,我从珠海出发就联系汪亮叔叔,这次出来说什么也要见见父亲在马兰团老部队的战友—汪叔叔和张肃玲阿姨,见到他们倍感亲切,好像又回到马兰……

我跟汪叔叔说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是有机会或方便时一定要把在马兰穿过蘑菇云的熟悉的勇士去看看他们,今年四月已经在山东济南府见了勇士之一——济空副司令员凤景泉叔叔!

李鹏总理与汪亮叔叔在东沟机场亲切握手

见到了汪叔叔和肃玲阿姨

汪亮叔叔、张肃玲阿姨、徐玲、以及原一飞院飞行大队长邓卫东,我们相聚会在外滩,因为飞行情结,汪叔跟邓机长基本就聊飞行……

七、严可仁叔叔

当年飞行员时的严可仁叔叔

年4月9日在厦门终于见到了当年空37师的闽籍飞行员严可仁叔叔及翁阿姨,小时候对他们这一批印象最深,他们是年七航校毕业后直接分到新成立的空37师,在他们那批之后近十年未分配新飞行员,所以他们一直都是年轻的新飞行员。

8年我参军,直到83年参加西北地区“两反”演习在军部走方队才见到严叔,严叔叔当年已调到空九军训练处,我用35照的相片就找他帮忙洗出来,当时翁阿姨临时来队,我和代红飞还跑她家吃西瓜,一晃35年了……

当年飞行员时的严可仁叔叔

和严可仁叔叔、翁阿姨

和严可仁叔叔、翁阿姨还有大姑姐孙丽莉

八、高国明叔叔

年8月沈阳战友聚会回到大连,找到当年穿过蘑菇云之一的高国明飞行英雄,在新疆马兰时,我们两家也住一排房,见到叔叔阿姨激动的热泪盈眶!

高国明,年2月出生,年8月在辽宁朝阳入伍,2年4月退休离队,军龄达37年。69年5月进疆时从地面乘闷罐军列到马兰机场为空大队(后为空团)6中队飞行员,历任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团射击主任、正团级飞行员、乌指参谋长助理(副师级),退休前任大连空军指挥所参谋长助理(副师级)。他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安全飞行小时),三等功6次,他总飞行时间是小时,空军一级飞行员。

年9月26日,作为第二架起飞,他和宋占富、张增荣执行了空团第三次核试验穿云取样任务。执行任务中,为了保证足量取样,他在飞机进入蘑菇云后拉杆上升从蘑菇云中部核心部位穿过,向上从高部位穿出。取样量达到了3.0仑。国防科委领导说他的取样量足够使用,而且还可以部分储存以后再用。穿云取样后他又飞行到年才停飞,前所未有,为国防建设和核实验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高国明英姿

高叔叔一家四口,印象最深就是我们住在一排房的这个时期

见到高国明叔叔、邹阿姨,雪梅也长大了,已是空军大连基地军医,她的小孩都小伙子一个了!

九、马吉平叔叔

马吉平,安徽临泉人,年3月出生,年8月招飞入伍,历任空团飞行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团射击主任、团副参谋长、师副参谋长。

空靶一级射手,地靶20发炮弹全中,破师纪录。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四次,二等功一次。76年元月23号,驾歼六穿氢弹蘑菇云完成任务。参加兰空射击理论培训一次。年2月转业。现居住安徽阜阳。

马吉平任务中全身一次受放射性照射5.0伦琴以下。

摘自《阜阳新闻》

马吉平老人讲述荣誉背后的故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有这么一批人,为了中国的国防事业,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不计名利、不畏生死,驾驶战机穿越核爆炸现场取样,被誉为“处于核爆炸中心点的人”。

 直到去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   

  来自阜阳市的飞行员马吉平,是当年“穿云25勇士”之一。43年前,马吉平作为空军某部飞行员,同3名战友一起驾驶歼6战机穿越氢弹蘑菇云取样,现场搜集到宝贵的核爆炸样品数据,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年7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颍州区文峰街道办事处莲花社区的马吉平老人家中,听他讲述当年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年轻时的马吉平叔叔

(一)乡村走出的飞行员   

马吉平今年7岁,老家临泉县鲖城镇。自幼家庭贫困,是新中国的成立给了他上学的机会。   

  马吉平初中临近毕业的那年春天,部队到学校选拔一批飞行学院生,马吉平和很多同学一起报了名。

 相对于一般的士兵,飞行员的选拔更为严苛。通过初审,学校、县、地区、合肥、蚌埠共五次检查以及政审,马吉平与另一名阜阳同乡李良到了航校,学习驾驶战斗机。   

  马吉平与李良成为速成班学员,共学习了8个月。临毕业时,李良被淘汰,同期来自阜阳的学员仅剩下马吉平一人。   

  马吉平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能有驾驶先进战机翱翔蓝天的这一天。从航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空军基地,驾驶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机歼6。在部队的实弹射击、打地靶等多项训练中,马吉平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每天刻苦训练,就想着驾驶战机,保卫祖国的领空。”而此时的马吉平没想到,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会与24位战友一起,将姓名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

年轻时的马吉平叔叔

(二)征战西北保卫核基地 

年6月,马吉平随空军部队转战大西北,驻扎于新疆马兰基地。马兰基地位于“死亡之海”罗布泊西端,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是我国当时唯一的核武器试验基地。马吉平所属部队的任务,便是驾驶战机巡航蓝天,严防敌对空中势力有可能对我国核基地的破坏。 

  马吉平等人并不知道的是,他们部队还将承担起一项光荣而有着巨大危险的任务——穿越核爆炸蘑菇云,为核武器试验搜集样品数据。   

  在那个年代,我国无人机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核爆炸的样品搜集只能交给有人飞机。而有人驾驶飞机取样,我国用得最多的便是歼6。有人机取样的最大优点是可靠,确保能够取到足够量的烟云样品,但也有一个致命缺点,那便是执行任务后,不但飞机会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飞行员也会受到放射性的伤害。   

  执行搜集样品的任务属于部队高度机密,何时参与、派谁参与,飞行员们在登机前都一无所知,只是在日常驾机巡逻时反复进行搜集样品数据的训练。先恐后报名。按照上级规定,未婚、独子的一律排除在外。马吉平当时已经是结婚第三年,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因此被列为参与任务人选。

(三)向死而生穿越蘑菇云

年的一天,执行战备任务的马吉平等人突然接到上级指令,氢弹将在半个小时后爆炸,即刻登机进行核爆炸取样搜集! 

  连同马吉平在内,同时接到任务的共有4名飞行员,此时机场已停好5架改装过的歼6战机(其中一架用于备份)。在进行例行检查后,马吉平等4人登上战机,滑跑,起飞,直冲云霄,向核爆炸中心点飞去。 

  为搜集到现场最详实的空气样品,战机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核爆炸上空,爆炸和战机抵达,时间不能出现一丝偏差。20多分钟后,马吉平等人驾驶战机准时抵达核爆点。随着一声惊天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马吉平等人冷静驾驶,按照平时训练条例,将飞机降到与地面垂直约8米的高度,开始穿云取样。 

  “我们的战机都是经过特别改装,装了样品搜集器。”马吉平回忆,在进入蘑菇云后,他立刻按动按键,样品搜集器开始自动工作。   

  在穿越蘑菇云后,一个意外发生了。4人中,仅有2人完成样品搜集,马吉平和另一名战友飞机上的显示器未出现完成搜集的提示。   

  “当时我和战友决定掉头回去,再搜集一次。”就这样,马吉平和战友不顾危险,驾驶战机再度穿越蘑菇云,进行第二次搜集,直到显示器上的数据达到了标准值,两人才驾机返航。

(四)让他骄傲一生的荣誉

按照部队规定,参与取样的飞行员只执行一次任务。那次穿越蘑菇云的取样行动,成为马吉平部队生涯中唯一一次与核爆炸零距离接触。   

  “当时就感觉浑身上下都特别痒,很难受。”受到核辐射后,马吉平感觉特别不舒服,在飞机成功降落后,他不慎从梯子上摔了下来,膝盖严重损伤,切除了部分半月板。因为成功执行穿越蘑菇云取样任务,部队奖励他一支钢笔,授予个人三等功。   

  除了把飞行搞好,马吉平在政治上也严格要求自己,于年6月入党。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飞行训练中去,顺利地成为驾驭三种气象的全天候飞行员,雨天、雾天、夜航,都能确保安全飞行。因飞行业务成绩突出,为国防科研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马吉平获评五好战士,并获一个二等功、四个三等功等荣誉。

年,马吉平以正团级待遇转业到阜阳,先后在西关皮革厂和雪地啤酒厂任领导职务。8年,他从啤酒厂退休。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个驾机穿越氢弹蘑菇云取样的涉核人员,前几年,有关部门对马吉平进行身体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给他评了九级军残。对于自己的身体情况,马吉平看得很开,他说:“为了新中国,很多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核试验,我只是付出了一点点。” 

出于军人的纪律性原则,马吉平从未对外说起过那段经历。直到去年中国军网前来摄制节目,子女们才得知父亲当年的英雄事迹。退休在家的马吉平,常会摆弄家里的几架战斗机小模型,模拟着当年执行任务时的场景。那段逝去的历史,是令他骄傲一生的军人荣誉,更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

马吉平叔叔年2月转业,一直居住安徽阜阳,现跟小女儿马云在合肥居住。

年9月8日到合肥就想见到叔叔及骆姨,还小妹妹马云。在新疆马兰时,跟马叔叔家也住一排房。记得小时候过年,年三十吃完饭,我们就会跑到马叔叔家,跟叔叔阿姨打升级,一玩就是大半夜,再赶紧跑回家睡觉。大年初一早上还要早点起床去各家拜年,在部队院里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象亲人一样。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小时候喜欢武术,舞刀弄枪,但父亲不喜欢女孩子舞刀弄枪的,我就只好找马叔叔帮我做红樱枪、剑,马叔叔手很巧做的很精致,这些虽然过去四十多年,但好像就在眼前……

见到叔叔、阿姨小云妹妹激动的热泪盈眶!

马叔叔全家在马兰时

和马叔叔及骆姨

和马叔叔及骆姨、小女儿、外甥女

十、张友茂

年9月跟刘建回南昌,在南昌见到原马兰场站参谋长张友茂,真是高兴,一晃近四十年了,当年他是那么年轻有为……

他是江西鄱阳人,95年0月出生。字若丰,号下府岸人。

在新疆马兰场站3岁任参谋长,后又调空37师昌吉场站、东沟场站任站长。后转业回南昌……他是当代著名辞赋家,世界诗人、剧作家、茶文化学者、文化名流。南昌市政协原秘书长。现为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共青文学院院长、共青书画院院长,南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所长,中国辞赋网首席评论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江西分校旧址馆馆长。上饶市灵山文化研究会顾问。

先后担任《中国辞赋》主编、《中国诗词》(、20年鉴)主编、《江西辞赋年鉴》主编。世界桂冠诗人联盟(UPLI)诗歌奖章获得者,世界诗人奖获得者。为当代中国赋坛“四杰”之一,当代“彭蠡赋派”开创人。先后主持0余次全国性文化活动,多次主持全国学术研讨会、多次出任全国诗赋联大赛主委、主评审,取得圆满成功。诗、辞、赋、论兼工,著有《张友茂骈文集》《张友茂赋集》等。

年轻时张友茂师参谋长

在南昌老市委见面

十一、程芝伦叔叔

程秀的父母

年0月6日穿山越水来到重庆。

在这里还有一个离别四十年发小同学程秀,她的父亲程芝伦,他是年入伍在沈空,先在齐齐哈尔工作了十几年,后调到新疆马兰场站定检中队(四中队),年副营职转业回重庆北碚。

程芝伦叔叔、阿姨、程秀及子妹在马兰时

记得小时候,程秀家是四川人,个头很小,但她在家是老大,她几乎协助妈妈做了所有家务,她爸在四中队任职,离家属院特别远,每周只回来一次,妈妈上班,她几乎做饭洗衣带弟弟妹妹都是她的事,她做馒头特别好吃,那时的黑面能揉出麦香的味道,我就跟她边聊天边揉面,做好的馒头我也顺便吃两个……每天晚上我们写完作业干完家务,就在她家那边玩抓人、藏猫猫,一直到大人叫我们才回家,那时我们马兰场站院里可热闹了。

秀79年跟她爸转业回重庆,我们整整40年未见了,刚分别时大家还通信,后来都忙于工作孩子也就失联了,随着通信发达   从8年当兵离开马兰后再未见到李政委,这次到西安聚会能见到政委,真是意外收获,非常高兴!

政委跟我们交谈,回忆难忘的新疆岁月

姜新发会长和谢永春兄弟,他们是《天山雄鹰》的总编辑,是陕西战友会的会长和副会长……

永春兄弟是一个热心人,处处为别人着想,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不管多晚都要把任务完成!现在《天山雄鹰》已完成期,他永远都有一股奋发向上的劲头,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那时他看到我来西安医院战友聚会,立即告知姜会长,姜会长就给我电话邀请我一定参加午宴。

谢谢可爱的姜会长和永春兄弟!!

左起:靳进社、任茂林、李民仓政委、初占芳夫妇

我们都曾经在马兰,刘建是马兰空团的女婿。

十七、曹丽、程晓丽、孟岩、王秀珍

曹丽(父亲是马兰场站气象台台长)、程晓丽(父亲原是马兰场站副政委,后调到空九军)、孟岩(父亲原马兰场站站长、空37师副师长)、陈军玲(父亲原是马兰场站工程师)我们几个是纯纯的马兰场站在一个院一起长大的姐妹,孟岩小我们一届,我们几个是同班的同学。

能在西安相聚,真好!!

左起:曹丽、程晓丽、孟岩、陈军玲、初占芳

军校78级学姐王秀珍,她的爱人申龙珠最早是马兰团飞行员,住在我家后两排东边第一门,后来升任团长、空37师师长、乌鲁木齐基地司令、现西部战区空军副司令。记得她在2.4.来过珠海旅游,我们一起相聚,4年8月军转战友王金波回新疆老部队看看,她给我们带来的葡萄、蟠桃等,真甜!一晃就7年了。

左起:初占芳、王秀珍

十八、庞庆燕夫妇

年9月7日我们这些马兰核二代与高中时体育老师庞庆燕及夫人在西安相聚。

后排左起:吕国兰、陈军玲、初占芳、孟庆芬、曹丽、吕国英

前排:庞老师及夫人

十九、陈军玲、张林虎、陈维玲、李朝霞

年9月7日跟发小同学及她的爱人张林虎,军玲的夫君也是铁铁的空37师军官,在乌鲁木齐场站、库尔勒场站、和田指挥所都工作过,这是第一次见到他。祝福老同学幸福快乐美满!

年9月7日陈维玲姐姐,马兰发小高二届的学姐,军玲的亲姐,她知我们到西安,特意把西安的同学及来聚会的79级学姐李朝霞一起安排马兰发小们聚聚,感谢维玲姐姐!!

维玲姐姐也是革命军人,军校毕业被分配来到了她父亲曾经工作战斗过的马兰场站,那个为保障蘑菇云顺利升空;为无人驾驶飞机能够顺利穿越蘑菇云而起飞的马兰军用机场。十几年的部队生活,使她从一个扎着两个羊角辫的懵懂少女,历练为一个雷厉风行的军人。为国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我非常佩服她的做事认真、干炼和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是我学习的榜样!!

后排左起:刘伯平(原空37师修理厂)、刘建

前排左起:李君、陈军玲、李朝霞、陈维玲、初占芳

二十、杨兴汉

杨兴汉伯伯

年0月22日从长沙坐高铁四十多分钟就到岳阳,今天终于看到父亲老战友杨兴汉伯伯、张阿姨及杨智、杨忠,跟他们近40年未见面。

老二杨忠我们是8年一起考入军校同学,他军校毕业分配回空37师通信营,我弟弟宇飞86年从马兰空团调到师通信营,他俩在一个单位。年8月我从沈空休假回马兰,到师部搭飞机回马兰机场,当时与我们几个在空37师的马兰发小(还有李明)见了面合张影,一晃也32年未见了。今日相逢已是一首老歌,都快奔六了。弟弟也是前年到岳阳看望了他们一家人,父亲的这些革命前辈战友随着岁月即逝,年岁已高,有时间和机会就要趁早看望一下他们。

杨叔叔、张姨都九十岁的革命老人家,身体还很健康,心态好,没烦恼。杨伯伯从年轻到现在一直保持现在体重,生活饮食锻炼很有规律。祝老人家健康、快乐、长寿!!祝我们革命友谊地久天长!!

和杨伯伯、张阿姨、杨智、杨忠在岳阳相聚

亲切交谈

杨兴汉伯伯跟父亲当年都是老空一师飞行员,组建空37师一起到丹东浪头机场,又一起随部队到新疆。杨伯伯是首任马兰团团长,在马兰从69年至76在空团任团长,76年调到空37师任副参谋长。

杨兴汉伯伯在新疆南山机场

摘自陈林江团长写了一篇《与杨兴汉副参谋长沈阳接飞机》

前几天,杨兴汉副参谋长的公子杨智入群,使我们終于和老首长取得联系。看到老人家不免浮想联翩,想起许多往事。尤其想起我们空09团三大队出动7名同志和杨老在年唐山地震一个月后,去沈阳接新飞机的往事。那是年8月27日,杨老带着三大队邱新松大队长、孙继奎、宋省修、宋玉林、陈林江、刘景星、郭光玉(记忆渐退,人名可能记错),在乌鲁木齐民航机场乘依尔-62飞机离开新疆,奔向北京。那时候唐山大地震刚过,车票很难买到,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只能乘飞机走捷经,这样也减少我们的辛苦。当天一路顺风,到达北京后我们入驻空军前门招待所北院(前门大街北面,离历史博物馆很近)。邱大队长神通广大,通过战友、同学联系好8月29日的飞机,乘空34师训练飞机由北京南苑飞往沈阳,听到这个消息大家一番兴奋,杨老很高兴并对邱大队长办事成果竖起大拇指。当夜无事,可我内心翻腾,为什么呢?我们在北京还得呆一天,天津距北京很近,又逢大地震之后,家里情况到底怎样,很想回天津一趟。第二天吃过早饭,杨老和邱大队长找我谈话,问我想不想回津一趟看看,这正好打通我的心结,我立刻向领导表示感谢,马不停蹄地奔向北京站,乘火车奔向大地震后的天津。8月28日:00左右到津,一下车天津景色异样,马路上到处搭建地震棚,到家后还好人没有问题,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下午告别父母弟妹和刚处的对象,8:00左右又乘火车赶回北京。真是感谢杨老、邱大的关怀,使我一块沉重的石头落了地,执行任务也无后顾之忧啦。8月29日晨按预定时间赶到南苑,稍等就上了依尔-8飞机。此时我们才了解到飞机的航线是:南苑——齐齐哈尔(三家子)——长春——沈阳(朝阳),也好,这次乘机权当我们来了个东北大游览。第一段航线无异按时到达,第二段同样无异,第三段发生变化,朝阳机场天气不好,机组给我们两个选择:一是飞大连,二是飞回北京。怎么办?经过杨老和邱大商量,决定长春下飞机,再乘火车直奔沈阳。到长春很快就入驻空一军招待所,稍候就接到指挥所电话让我们去那里说明情况,杨老委派我去说明。到了指挥所值班参谋问:你们空37师不是在新疆吗,怎么从齐齐哈尔方向来?看来值班首长对我们行程产生疑问。我就.2.3的把来龙去脉阐述了一遍,人家才恍然大悟。很快就买到长春到沈阳的车票,在长春不长的时间内,我们游览了斯大林大街、火车站及苏军纪念碑,长春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隔天后,我们又乘火车踏上去沈阳的路途,一路无事顺利到沈。到2飞机厂,所接收飞机机务手续未办完毕,我们在杨老的要求下继续进行转场准备和试飞准备。在试飞大队我在杨老的介绍下认识了他的老战友徐开通,徐开通是战斗英雄,在60年代中期他在云南曾用歼六采用动升限办法打下美帝无人侦察机。在那里我还见到我的老同学刘刚和一批战友、同学,可惜的很,刘刚战友在以后的试飞英雄榜里得知他不幸在试飞中遇难,为新飞机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因接收未完毕,杨老批准我们游览了沈阳故宫,使我们增加了中国历史知识。一天我们几个战友去车站看站前苏军纪念碑,返回时在厂的宋省修告诉我飞机已试飞完毕,我和宋玉林所飞的歼教六,他飞的没问题,让我放心。我感谢我的战友、我的同学。记得那是9月8日我们六架飞机(四架歼六、二架歼教六)起飞离开了沈阳北陵机场向张家口机场飞去,飞行序列是前四机,一号机邱新松、二号机宋省修、三号机孙继奎、四号机刘景星,后双机长机宋玉林、陈林江、僚机是郭光玉、杨老,一路正常在张家口安全落地。落地后机务准备迅速,很快飞向第二段航线,这一段同样飞行顺利,由于天色已晚,杨老带着我们在银川安营扎寨。9月9日上午进场准备好,又踏第三段航线归途,很快就到达4号(鼎新)机场,这时指挥所来令,空中净空暂停转场。我们在杨老的带领下乘车在招待所住下,下午大约4:00左右在广播中听到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晚上空46师李师长召集我们转场的同志进行毛泽东主席逝世通报,并告知在未得到放飞通知随师里一起进行悼念活动。大家怀着沉重的心情悼念毛主席,76年三大领袖先后去世,确实对我们是沉重的打击。在4号我们还见到离开我们多年的罗卓团长,去年邱新松副参谋长和刘景星及我在网上谈论这一天情景,依稀记得那天的状况。又过几天,在北京未召开追悼大会之前,接令可以转场。但航线有所改变,由直飞改为落地哈密,再由哈密飞往阿胃滩,杨老又带领我们对哈密的起飞、着陆进行详细准备。这两段飞行正常,就是地面保障很辛苦,电源车长途跋涉,机务也是远道而来,指挥员可能是乘运五来的,我记得好像是荆贵清。安全顺利返回了部队,六架新飞机的纳入09团机务大队给部队增强了战斗力。杨老以前接触不多,自从歇任团长到阿胃滩任师副参谋长才逐渐接触,杨老这次带我们去接飞机的日子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要求严格、技术求精、放手下属、关心干部、我一直记忆在心,不会忘记。和杨兴汉师副参谋长一起去沈阳接飞机日子的回忆,这是晚上吃饭后产生写作信号,一写渐有记忆、一气呵成,基本完毕已是00:30了。四十年前的事,有些战友与事件可能记混,有错误请战友原谅。这真是老年记忆差,不是智能慢,只要勤动脑,往事涌在前,动手点手机,回忆嘛都来。(年9月日于天津)

二十一、代尚贵

代尚贵叔叔

4年9月跟团出游四川,这是第二次进川,当时就想这次到了四川成都,一定想办法去绵阳原空37师团代尚贵团长家看看,他的女儿代红飞是我发小,我们从小学、初、高中、军校都是一起上的学,军校毕业她留医院。医院时休假回新疆马兰,都医院看看她,后来她转业回四川绵阳市了。那个年代通讯网络都不发达,就有个通信址,我从珠海去之前尝试着给她单位写了封信,告知她要去四川,看看找机会去绵阳看看她们全家人,红飞很快回信了,说非常欢迎,一定要来并留了单位和家里电话。就这样,我看有个比较好的机会就跟导游商量一下脱团一晚,就自己到成都长途汽车站买了到绵阳的汽车,在走之前给红飞打了电话,告知大约能到的时间,没想到红飞和她老公在车站等了很长时间才接到我。

晚上见到了郑阿姨及弟弟代军飞妹妹代江英,小弟弟代军忠因出差未见到,谈话中知代叔叔因病已去世,非常遗憾未见到代叔叔。他们几兄弟姐妹在绵阳都工作生活的很好,特别是江英,她的老公是个年轻的企业家,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第二天一早给我派辆车直接送回到我们的团队,非常感谢红飞一家在绵阳的热情款待。

代尚贵,一九四三年十月生,原空三十七师团团长、三十七师副参谋长,后转业回四川绵阳某大型国企担任纪委书记。二零零三年因病去世。

代尚贵叔叔

代红飞军校时

红飞回马兰休假,全家福照

和郑世琼阿姨、红飞与兄弟姐妹们在绵阳

二十二、李永华

6年7月和儿子一起到山东旅游,路过潍坊市,特意下车去看看李永华叔叔和高美玉阿姨。他们的儿子李明、女儿李娟都是我军校同学。

李永华叔叔原是空十六师飞行员,组建空37师,由十六师调到空37师,年5月同父亲他们一起从丹东浪头机场到新疆马兰,在马兰空团任飞行副团长。98年9月转业回山东潍坊市。

李娟在马兰上学时跟我弟弟他们一年级的,后来跟我们一起考的军校,在军校时也是跟我在一个班,她在下铺。毕业后她分配到37师门诊部,后来调到潍坊空军干休所门诊部。基本每次回山东老家路过潍坊都会下车去看看他们。

二十三、莲春花

左起:莲春花、初占芳、杨杰

年4月26日跟团陕西、河南旅游,到了郑州,联系上在马兰时住隔壁的邻居莲春花阿姨和马兰的发小同学杨杰。

莲阿姨的爱人张文国叔叔,原空37师团飞行员,后调空37师司令部任领航主任,在马兰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一等事故,他的名字也刻在北京中国航空博物馆英雄广场的英烈墙上……

杨杰的父亲曾经在马兰场站机营股任股长,他跟我们上完初中,高中时就跟父亲转业回河南老家了。

二十四、刘新林、刘江玲、杨杰、王丽......

年4月发小刘新林召集我们初中同学到河南信阳相聚,我们这些从小学、初中联系上了的同学积极响应,包括雷达48团的同学。我们这些马兰核二代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信阳,同学们是从分别后第一次相见,见了面真是兴奋开心啊!

刘新林的父亲是马兰场站参谋长,是首批挺进马兰的建站元老。

后排右起:刘新林、杨杰、宫林、王良、刘江林

前排左起:李慧萍、初占芳、刘江玲(新林大姐)、周翠萍、王丽(父亲原场站通信营营长,后调军部通信站)、吕国兰、陈军玲

二十五、杜宽林

杜宽林,原空37师团飞行员,转业回到山东莱阳市

年4月我们回山东老家,刚好路过莱阳,我们子妹几个就顺路过去看看他见个面,从新疆马兰分别也近四十年未见了。能在山东老家相逢真是很高兴。

二十六、宋文秀

宋队长与夫人热情接待我们,这可是自家种的韭菜包的饺子啊??

年4月在山东老家,我们打听到原空37师运五中队宋文秀队长转业在乳山市交通局,退休后回到老家泊子。

因第二天我们要离开山东乳山,我们要在当晚一定要找到他,开着车费了很多周折才找到他,那时天已黑,他刚好在家包饺子呢,一听外面有人喊他,一看是我家兄弟姐妹们来到,高兴的合不拢嘴。姐夫原来任他运五中队的无线电师。他让我们立刻上炕,边吃饺子边聊天……

当年我在乌市上军校时,他家就在科学院乌指部队家属院,离我们学校不远,有时周日休息,就跑到他家,于阿姨就给包饺子吃,记忆犹新。

二十七、邵春林

当年教我们语文的班主任邵春林老师,年轻英俊

年4月到了青岛,又找到分别近四十年的在马兰场站上中学时教我们语文的邵春林老师,他是年入伍,跟我姐夫同年入伍的山东兵,青岛相见,真是高兴……

在青岛同时又见到跟邵老师同一车皮入伍到新疆的老兵董海鹰、臧发远、岳春江等空团机务大队的老兵,近四十年未见,老兵们热情地接待我们。部队时印象深刻的臧发远大哥,当时他经常跟父亲聊聊天,关心老人家的身体,那时他们都二十几岁,那么年轻,现在一晃再见面都年过半百,岁月不饶人,我们要好好过好每一天。

二十八、赵维国

和原空37师第七任师长赵维国在珠海

赵维国师长、王金波(空37师0团飞行员,我俩.9在新疆参加西北地区两反演习一起走过方队,年8月同一年军转到珠海拱北街道)、张登科是原空37师库尔勒场站财务股股长。原乌鲁木齐场站参谋长王志强来珠海,赵师长叫上一同参加战友小聚。

珠海相聚(左起:王志强、赵维国、王金波、初占芳、张登科)

二十九、孟慧、孟欣、孔艳萍

年8月20日到了吉林市,见到了可爱的马兰发小孟慧同学和军校同班孔艳萍同学。一晃我们分别又二十多年了。

还有可爱的孟欣小妹,当年在马兰时她才是七八岁的小女孩,现在一晃四十多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

和孟慧同学,我俩在马兰时住前后排房,从小学、初中、高中都在一起,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甚至上厕所都一起去。后来高中毕业,8年0月跟着父亲转业回到老家吉林市。还好,我们分别后经常写信保持着联系。

孟慧父亲孟宪龙叔叔,原来在空37师阿胃滩0团机务大队,年调到马兰空团机务大队,后升任空团副团长,98年0月转业回老家,年因病去世。以前来过几次吉林,都去家里看看老人家。

和孔艳萍同学,当年刚入军校时,我俩分在一个班,都是胖嘟嘟的,很多人说我俩很像,特别是教导员,孔同学领完服装回去,我去领衣服,他说,孔艳萍你刚领完怎么又来了。我说,孔艳萍领完了,初占芳还没领啊。我俩在一个班一个宿舍,都睡上铺,而且是平行铺,躺着一转头就看到对方……

年2月我们军校毕业,从空九军分配到沈空,我到了沈阳,孔艳萍、周翠萍等同学分到了吉林空军医院。

年8月日我当医院调到大连空疗,临行前到吉林军医学校看看老同学,就住小孔同学家,这一晃都32年了。

年8月初占芳、孔艳萍相聚在吉林

三十、孔贵贤

孔贵贤

孔艳萍的父亲孔贵贤,年入伍在延吉场站,年部队换防到新疆阿胃滩场站,分别在场务连、汽车连、卫生队、政治处任教导员、干事等,年调任至南疆库尔勒场站,年转业回到老家黑龙江。

孔贵贤

空37师师二代孟慧、孔艳萍、初占芳在原吉林军医学校

三十一、杜红伟、由丽鸽

年0月23日到武汉,马兰发小、军校同学周翠萍去接的我们,晚上约上了军校同学杜红伟及爱人,还有原空37师第二任师长由光宇的小女儿由丽鸽及爱人在一起相聚。

红伟父亲杜生奎叔叔,丽鸽父亲由师长及我父亲都是鞍山老空一师飞行员,又都调到空37师,我们几个既是发小同学又是师二代,能在武汉相聚真是开心!丽鸽我俩是第一次见面,但一见如故。

三十二、由光宇

丽鸽的父亲由光宇师长,老前辈的一生就是飞行的一生。他年0月在丹东报名参军,年0月离休,军龄长达45年。抗美援朝时他24岁,在赫赫有名的空一师空一团当飞行员。当时他驾驶米格-5比斯战斗机击落了两架美国F-86战斗机(年4月24日升空作战击落一架,5月25日升空作战又击落一架)。

战争结束后他先后任空一师空一团团长、空一师副师长。年月27日,他奉命带着家人来到新疆,接任林基贵师长为空37师第二任师长,至年2月任职五年零三个月,之后先后任职空军乌鲁木齐指挥所副主任、主任,兰空专职纪委书记,年月授予空军少将军衔。他是备受空37师官兵敬仰的飞行师长。

丽鸽母亲秦世酬干事,因是家属干事,那是家喻户晓,她一生中最大的优点是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善待他人。但凡遇到提职升级都往后躲,把机会让给别人。她是49年7月入伍的,年离休时还是正营级,是组织上给她从正营调到副团后才办了离休手续。

(由师长及秦干事照片是从天山雄鹰转载)

丽鸽的父母亲:由师长、秦阿姨

全家福

三十三、杜生奎

杜生奎叔叔

杜红伟的父亲杜生奎,年2月出生,山西省永济市人,年9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后被选送到空军,培养为飞行员,年5月空37师组建时从空一师调入空37师,在09大队任一中队副中队长,年入疆后整编时09大队改为空09团,他任空09团三中队副中队长,后任团司令部副参谋长,80年月停飞后到鸟鲁木齐场站任副站长。

98年9月,转业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工作,年离休。

杜生奎叔叔

杜红伟与父母

三十四、周翠萍、杨红飞、张淑君、李慧萍、李红渝

相逢是首歌!!

年3月22日军校同学、铁姐们周翠萍、杨红飞、张淑君她们在年就约好了要到珠海跟我相聚,当时刘建在广州飞行,我就提前去广州等她们,没想到22号当天,我们班副李红渝打电话说到广州了,问我能否到广州,我告诉她刚好在广州并告知大张、翠萍、红飞等一会就都到,就这样班副安排先在广州一聚,叫上了在广州的军校同学李慧萍(马兰场站发小,从小学到军校一直在一起,她父亲是马兰场站卫生队队长)、曾丽萍(父亲是空37师0团机务大队领导),我们这些曾在新疆一个战壕战斗过、多年未见的同学在广州相聚了,真是太开心了!!

周翠萍同学

周翠萍同学,我们从在马兰场站小学、初中、高中、军校都是一起上学,军校毕业又一起分配到沈空,她去了吉林空军医院,我到了沈阳空军医院,我俩见面次数应是最多的。

她的父亲是我们马兰场站的周副站长,老八路出身,也是马兰场站的建站元老,98年9月转业回老家山东莱阳市公安局。

年3月26日(左起)张淑君、初占芳、杨红飞、周翠萍。我们在珠海前山河畔……

三十五、秦建辉政委

最后从《天山雄鹰》摘抄一段空三十七师第八任政委秦建辉的作品

魂系天山

(秦建辉写于年国庆节)

每当人们提起新疆天山,山脚下的机场、营房和官兵们的笑脸就在我眼前浮现,对老部队37师的怀念和回忆,象天山沽沽溪水般在心田流淌,思绪又飞回天山苍茫云海间。岁月如梭,如今,老部队已经改制,老番号已成为历史,但天山下的岁月始终让我魂牵梦绕,难以忘怀。

魂系天山,那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当年,一批批青年穿上军装,来到天山深处的机场,把自己的命运与37师融为一体。人生梦想在军营展开,青春在跑道上闪光,激情在蓝天上挥撒。风沙磨糙了肌肤,戈壁开阔了视野,艰苦锤炼了意志,事业博大了胸襟,一代代雏鹰迎风展翅,翱翔蓝天,成就了37师长空铁拳的神威,培育出军营铁汉血染的风采。

魂系天山,那里铭刻着我们的忠诚。使命担在肩,责任重如山:六分之一的祖国领空由我们守卫,不容片刻懈怠。全天候备战备值班,睁大警惕的双眼;战鹰呼啸升空,巡航在天山南北。传承老一辈击落美机的英雄虎胆,我们在新疆反恐平暴、云南轮战、西藏驻训、多国军演中屡展神威,使敌人闻风远遁,让边疆人民享受和平与安宁。瞄准世界一流目标,我们穿越核爆蘑菇云釆样,试飞国产新机高原起降,全力推进训练改革,为空军发展屡作贡献,铺就中国空军走出国门、拥抱世界的坦途。

魂系天山,那里磨炼了我们的坚韧。在37师当兵,象胡杨在荒漠扎根,注定与艰苦为友、与寂寞为伴。白毛风、沙尘暴,六月雪、恶劣环境让我们屡经考验;住地窝子,啃玉米饼,喝雪化水,艰苦生活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大漠荒凉、生活单调,造就我们山一样沉稳的性格;探家难、爱人随军难、孩子入学难,家人的理解滋润我们心中的绿洲。生活如此艰苦、士气依然高昂,西北军人笑对戈壁,天山雄鹰高卧雪山。

魂系天山,那里滋养了我们的真情。一朝成战友,一世作兄弟。军人热爱军营,因为这里有纯洁的战友情谊。不论来自天南地北,战友都可托付性命;不论家境富裕贫穷,战友都在一口锅里盛饭,一间屋里歇息。快乐可以共享,痛苦可以分担,讲心里话不怕被人算计,往前冲不担心有人使绊。多少次共同面对压力和挫折,多少次谦让功劳和荣誉。人世间,只有战友才如此坦诚、亲密无隙。

今天,当年的战友大多已脱下军装,走进社会。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我们秉承天山铸就的血性和韧劲,奋力搏击,破浪前行。祝福你,37师人,莫忘天山下的军旅生涯,更好地把握机遇、团队合作、久久为功,让胜利和光荣永远与我们结伴同行。

今天,37师已改制为三个旅,依然在天山叱咤风云,直上九宵,把“忠诚祖国、不畏强敌”的师魂在蓝天战场上延续。祝福你,37师的传人,肩负着崇高的使命,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我们懂得珍惜和感恩,在云端上再创奇迹、续写辉煌!

[声明]

“春的故事”除“原作原创”外,所转载内容,只想与微友共同分享,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如需转载,务请注明出处。

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qihaerzx.com/qqhezw/644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