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螺若是大美人,鲍鱼只算柴火妞

蔡澜在《死前必食》中写道:“潮州人做的炭烧响螺是一绝。片成薄片,入嘴即化。”

响螺很贵,越大越贵,带壳称动辄几百上千一斤,“碳烧响螺”也就更贵——配料要讲究、火候要精准,再弃掉壳、不能吃的内脏和边边角角,净肉吃一片得论百算。

俗称为“螺尾”的肝脏,味极鲜美,如果店家没给你上,你可以拍桌子走人了:

(以上三图均来自香港上环竹园海鲜酒家)

炭烧响螺是道精致菜,但响螺身为天成美味,也未必需要多精致。小时候煮响螺,不过一个柴火灶,一口斑驳的老铝锅,盐水烧开放进去煮一下,用刀子挑出肉来吃。

鲜!香!爽!滑!烫手烫嘴,吃得汁水淋漓!螺肉吃完、螺汁啜光,螺肠啃一遍,最后还要吮几下手指,方才罢休。

虽然烹煮的方式很粗糙,响螺却如一位绝世佳人,哪怕荊钗布裙,也不掩其倾国倾城。

鲍鱼(养殖的鲍鱼)和它比较,只有口感相近,鲜香风味则逊之甚远,若把响螺比作千金大小姐,鲍鱼只能算个烧火的粗使丫头。

这可能会颠覆一些人的认知:响螺?这名字很常见啊,感觉没那么玄乎啊!

认识真正的响螺:

响螺特征:壳有绒毛、口大且长、体型修长。

但是也分两个品种:

◆响螺一:

这是最好的响螺,学名“角螺”,壳薄肉嫩。香港叫它“黄沙螺”。

实拍:

◆响螺二:

和上一个品种比较,可以看到箭头所指部位有明显的突起,形成一条明显的“棱”。它的壳较厚、肉质稍硬些,所以价格要低一些。它的学名叫“管角螺”,香港叫它“泥螺”。

换个角度看,壳在箭头所指的地方拐了个“急弯”,形成很明显的“棱”:

一些所谓的“响螺”

有些人不求甚解:样子差不多、壳上有毛的,都是响螺。

错了!

下图右边的小个子,样子差不多,壳上也有毛,常当作响螺卖(左边是真正的响螺):

它体型短胖、“棱”更明显、还有很多结节一样的突起,你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壳表的“毛”更长一些。

它的学名叫“厚角螺”,俗称“香螺”、香港叫它“角螺”(响螺的学名也叫角螺,注意区分)。

传统上认为“响螺”是滋阴的,而“香螺”容易生痰,加上产量较大,所以香螺虽然也很美味,但价格只有响螺的十分之一。

我们在海味市场,还可以看到:

“响螺干”(或叫“响螺头”、“美国响螺头”):

它其实产自下图这种螺,只是螺口形状和响螺有点象,进口货:

还有“响螺片”:

其实它由某些进口的涡螺切片而来:

关于涡螺,老傅有一篇旧文,有兴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qihaerzx.com/qqheqs/647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