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丨康熙皇帝写下放船歌

吉林城开始成为吉林省的省城,但是因为先有船厂,后有吉林城,而且船厂是吉林城建城的基础,所以就先说船厂的历史。

宁古塔城作为省城,又紧邻牡丹江,不缺造船材料,为什么不在此造船呢?在吉林建厂造船,又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从火烧船厂说起

吉林市旧名船厂,是明清两代的造船基地。过去,东北流行一句话:“狗咬沈阳,火烧船厂,风刮卜奎。”沈阳是后金的都城和清王朝的陪都,是满族人的发祥地之一,满族贵族和八旗精锐驻此。

“狗咬沈阳”或说“狗咬奉天”,是说当年沈阳城狗多。满族原本是鱼猎民族,出门打猎必带狗,所以沈阳城狗多,一到晚上满城狗叫。

“风刮卜奎”中的“卜奎”,是黑龙江省省城齐齐哈尔的旧名。齐齐哈尔是达翰尔语,意思是“牧场”,“卜奎”的意思是吉祥。“风刮卜奎”的意思是此地风大、风多。

“火烧船厂”中的“船厂”,即吉林市的旧名。那么,为什么经常发生火灾呢?

要造船,有一个先决条件,即需要大量木材。古时吉林一带盛产木材,特别是造船用的红松。吉林城南面松花江上游的群山中参天大树很多。砍伐大树加工成厚板,就是造船所需的良材。由于木材多,当时居民住的房屋用木板做墙,院子的围墙也是板墙,就连烟囱也是用木板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吉林城的街道是用木板铺的。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火烧连营”。在清代,吉林城发生的大火灾有八次,最大的一次烧毁官衙及民房5万多间。

因此,当年吉林城不仅建了火神庙供奉火神,当地官员还听信王姓幕僚之言,于乾隆五十六年(年)在吉林城北门外玄天岭上建“坎卦图石”镇压火灾。此图石建成后,嘉庆十一年(年)吉林城又遭“回禄”(即火灾),烧毁民房多间。

为啥不在牡丹江畔造船

顺治十年(年)宁古塔昂邦章京已经建立,新、旧宁古塔城都曾作为省城。宁古塔旧城在海浪河畔,新城位于旧城东约60华里,在牡丹江北岸。按理说,当时那里已经设省,省城又临近牡丹江,当地不缺木材,应该说造船不成问题。那么,为什么到松花江畔造船呢?

因为牡丹江能造船,但不能行船,也就是说能“造”不能“行”。当时造船的目的,是要往黑龙江抗俄前线运送军粮等物质,能造船不能行船显然不能达到目的。

光绪年间,直隶提督聂士成率武备院测绘学生兵来吉林省考察、测绘,并著《东游纪程》一书。光绪二十年(年),正月初七,聂士成在考察宁古塔新、旧城和牡丹江的情况时说:“牡丹江夏季水深八九尺,水底石多,小船亦不能行。”

正月十二,聂士成来到三姓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史书记载:“早八点钟,副都统各官至,谈及地方情形,副都统云,三姓城两面临江,为头陆码头......其松花江尚可往来四五百石之船,牡丹江水底多石船只不行。”

以此可以看出,牡丹江水浅,江底多大石头,不用说大船,小船也不能行驶。松花江水深、江宽,能行船,并且能行驶装载四五百石粮的大船,航行条件非常好。

松花江一带不仅有大量的造船用的木材,而且有造船的基础。

元代在吉林造船

吉林一带在元代时是女真族各部落的聚集地。《吉林通志》记述吉林造船的历史时,曾引用《元史》的记载,如“元英宗泰定十九年冬十月丁未,女直(即女真)陆实(人名)自请造船运粮赴鬼国瞻军。从之”。

元政府曾两次出征日本,但在航海时遇大风败归。到了明代永乐年间,明政府曾派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在吉林一带造船。

如今,吉丰东线公路旁面临松花江的石崖上,刻着这样的文字:“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此。洪熙元年领军至此。宣德七年领军至此。本处设立龙王庙宇永乐十八年创立,宣德七年重建。”从以上石刻可以看出,刘清3次领军至此造船。

据史书记载,明代吉林造船是为了给黑龙江入海口一带的奴尔干都司运送官兵、粮食等。而且,明政府曾派钦差从吉林乘船去奴尔干都司,先后10次之多,对那里的官兵和少数民族进行巡视和安抚、慰问。

明代《辽东志》记载:“建洲(明代吉林为建洲)东濒松花江......深山多产松木。国朝征奴尔干,于此造船。”从以上记载看,明代在吉林造船已是不争的事实。

造船地点沿用明代遗址

清初的造船地点基本沿用明代造船遗址,是今吉林市临江门一带。此路段原名船营街,今已不存。船营街南面是船营码头,清政府在此设厂造船并设立水师营。

关于清政府何时在此造船,有3种说法,其中《东北通史》记载,认为清政府应是顺治十三年(年)在吉林筹备设厂、伐木、十四年(年)造船,十五年(年)设立水师营。造船的工匠基本是由关内征调的汉人。东北在此之前,除明代刘清外,不能造大船,松花江两岸的当地人只能刳木为舟(即造独木船)。

《吉林通志》记载:“混同江(松花江的古称)之地其俗刳木为舟,长可八尺,形如梭,曰梭船。船上施一桨,以捕鱼。”这种船也称“威呼”或“小威呼”。

吉林船厂的规模

当时的吉林船厂东西丈6尺,南北18丈,水师制造船舰均在此厂,黑龙江的船舰也在此制造。当时的水师营设总管1人、四品官2人、五品官2人、六品官4人、笔帖式1人、营务笔帖式1人、委笔帖式1人、领催12人、水手人、匠役正丁45人,共人。

当年为了抗击沙俄入侵,给黑龙江前线官兵运粮,吉林船厂造运粮船,在伊通河上有粮船只,每船载粮60石;在松花江上有运粮船80只,每只载粮石......以上船只归宁古塔将军管理。以上史料摘自《吉林通志》和《八旗通志》,由此可见吉林船厂的规模。

当时吉林船厂是吉林、黑龙江两省独一无二的大型造船基地。

康熙皇帝盛赞吉林水师

为反击沙俄侵略,保卫边疆,在船厂建成后的康熙二十一年(年)康熙皇帝来吉林检阅水师。在松花江上,康熙皇帝见训练有素的吉林水师盔甲明亮,军容整齐,船队(舰队)阵容强大。

在军乐声中,康熙皇帝在吉林将军的陪同下登上战舰,在广阔的松花江顺流直下。威武的舰队浩浩荡荡,使他对战胜沙俄侵略军充满信心。

康熙皇帝即兴挥笔,写下了《松花江放船歌》:“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縠(hu)明。彩帆画鸟随风轻,萧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康熙皇帝这首诗,是对吉林水师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吉林将军治军有方的充分肯定,鼓舞了东北各族人民反击沙俄侵略者的斗志。

四年后清军终于收复了中国领土雅克萨。在清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中俄两国于康熙二十八年(年)正式签订了带来以后长久和平的《中俄尼布楚条约》。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需要多少钱
白癜风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qihaerzx.com/qqhejt/6401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